“后招生时代”民办学校:如何以品质赢得招生?

   时间:2025-04-28 10:09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如风

随着民办教育法规的不断修订,“规范优先于促进”的趋势日益明显,给民办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城市中的民办中小学而言,当前面临的压力甚至超过了新冠疫情时期,特别是“公民同招”政策实施后,如何应对“后招生时代”的新挑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政策收紧和招生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民办中小学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路径。过去依赖规模扩张和自主招生的优势已不再,如何开辟新的招生途径,将危机转化为机遇,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

“后招生时代”标志着民办学校告别了粗放式发展的阶段,步入了规范化、精细化和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在这一阶段,高品质成为了民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应对新的招生形势,民办学校必须从“技术性招生”向“非技术性招生”转变,这是对学校转型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王国平先生提出的“非技术性招生”概念,强调了以学生和家长为中心,通过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来赢得认可。

与“技术性招生”注重策略和技巧不同,“非技术性招生”更注重本质和内涵。它要求学校从“套路”转向“真诚”,通过做好每一个细节和常规工作,将学校的品质和服务做到极致。从课堂教学到考试组织,从集体活动到就餐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了学校品质的展示窗口。

在非技术性招生时代,学校不再单纯追求招生技巧,而是将重心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民办学校必须认识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是家长和社会的刚性需求,因此,“质量”永远是硬道理。然而,仅仅迎合家长需求是不够的,民办学校还需要引领家长需求,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民办学校必须积极投身课程改革,通过改革赢得绿色的质量。过去,一些民办学校的高成绩往往依赖于优质的生源和严格的管理,但在未来,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民办学校还需要以“课程思维”升级学校服务,将常态服务开发成服务课程,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承担育人功能。例如,四川遂宁遂州外国语小学校通过开发“食育食养”课程,不仅让学生吃得健康,还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成为了学校的一张独特名片。

在非技术性招生理念下,民办学校还需要树立“大招生观”,即人人都是学校的形象大使,时时处处都在招生。无论是校长、教师还是后勤人员,都应该成为学校的招生宣传员,共同营造良好的招生氛围。

最重要的是,民办学校必须意识到“保生”是最好的招生。如果学校无法留住招来的学生,那么一味地追求招生数量将毫无意义。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留存率,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来留住学生。

在“后招生时代”,民办学校还需要更加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调整错位问题,尽可能减少或杜绝负面新闻的影响。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家长对负面消息保持着天然的兴趣,因此学校必须注重自身的形象和声誉。

总之,内涵提升是民办学校招生的根本之道。当学校不再将招生视为任务和负担,而是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时,招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通过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服务、树立良好形象等措施,民办学校将能够在“后招生时代”中脱颖而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