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的长期布局:格力钛如何从质疑中崛起,领跑万亿储能市场?

   时间:2025-04-27 19:17 来源:天脉网作者:柳晴雪

在新能源领域的浩瀚星空中,一颗曾经备受争议的星辰如今正熠熠生辉,它就是格力钛——一个由格力电器控股,并在董明珠的坚定信念下崛起的新能源巨头。

回溯至2016年,董明珠因力推格力收购银隆(即今日之格力钛),并在股东会上豪言“不分红又怎样”,一时之间,舆论哗然。股东们质疑其决策“霸道”,媒体则纷纷嘲讽其“押注冷门”。然而,时光荏苒,九年光阴见证了格力钛的华丽蜕变,它不仅跻身全球新能源500强行列,更在储能领域开辟出了一片万亿级市场的蓝海。

格力钛的成功,离不开其从诞生之初便确立的“材料-电池-整车-储能-回收”闭环生态战略。这一战略,彰显了格力钛打造闭合式循环产业链的野心。从2009年珠海总部奠基,到2010年收购美国奥钛掌握核心技术,再到2012年入主广通汽车打通制造环节,直至2021年融入格力电器体系,格力钛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坚定。如今,其旗下六大研究院、七个省级科技平台,已构建起从材料研发到储能系统集成的全链条布局,为成本控制和技术协同提供了强大支撑。

在新能源技术的双赛道上,格力钛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钛酸锂电池,以其卓越的安全性和长寿命,成为了格力钛的“盾”,稳固守护着公交、电网调频等高端领域;而磷酸铁锂电池,则以高能量密度和低温性能,成为了格力钛的“矛”,主攻乘用车市场。双技术路线并驱,使得格力钛的产品矩阵覆盖了kW到MW级,应用场景横跨智慧公交、风光储能、港口机械、家庭储能等多个领域。

格力钛的储能系统,更是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成功打入欧洲高端市场。比利时一体式储能项目通过全部欧盟认证,丹麦风电调频项目更是成为了全球标杆。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格力钛的技术实力,更为其在全球新能源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董明珠当年的“不分红”争议,如今看来,正是其长期主义战略的体现。在短期利润与长期战略的博弈中,格力钛选择了后者。而事实也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自2021年成为格力控股子公司以来,格力钛的营收与专利数量连续三年增长,用户侧储能项目装机量居国内首位,海外市场也已扩展至30个国家。在西藏浪卡子光伏电站、港珠澳大桥摆渡车等国家级工程中,格力钛的身影已成为“中国技术”的亮丽名片。

格力钛的崛起,是长期主义的胜利,更是对创新与坚持的最好诠释。在新能源产业的征途中,格力钛凭借对核心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全产业链布局的战略眼光,成功穿越周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与尊重。它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