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期言论引发争议,称“格力绝不用海归派,以防间谍风险”。
在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明确表示了对海归人才的排斥态度,这一言论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她指出,由于担心海归中可能存在间谍,格力将谨慎选择在国内高校培养人才,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据了解,这一观点或许与格力此前遭遇的技术参数泄露事件有关。2023年,一名海归工程师离职后,将公司的技术参数泄露给了外资企业,导致格力损失了两亿元的订单。然而,董明珠对海归人才的排斥并非首次公开表达,早在2022年,她就曾宣称公司的研发人员全部来自国内高校。
有评论指出,董明珠的言论不仅背离了常识,而且显得傲慢。将商业间谍风险简单归因于海归人才,不仅忽视了间谍风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损害了海归群体的整体形象。这种言论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
尽管如此,董明珠在格力的地位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在最近的股东大会上,她以高票连任董事长,同时卸任了总裁职务,由高管张伟接任。这一人事调整被看作是格力电器管理层的一次大换血,也预示着公司可能迎来新的发展方向。
然而,格力电器在2024年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其主营业务空调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已被美的赶超,同时小米、海尔、TCL等企业也在积极冲击市场。格力在多元化战略、渠道转型和海外布局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在多元化战略方面,格力手机因高价低能被市场排斥,销量不佳;生活电器市场份额不足10%;绿色能源业务营收同比下降显著;自主研发的空调芯片市场份额也不足1%。在渠道转型方面,格力线上零售额存在短板,直播电商销售额不及竞争对手;经销商体系也遭遇动荡。在海外布局方面,格力自主品牌出口占比不足30%,过分依赖东南亚和中东市场,而美国和欧洲市场占有率不足5%。
面对这些挑战,格力电器需要思考如何破局。在企业治理上,既要掌权又要放权,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体系;在多元化战略上,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与产品升级;在渠道转型上,积极推动从经销商模式向新零售模式的过渡;在海外布局上,继续深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