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热潮下的冷思考:是高估还是未到爆发时?

   时间:2025-04-26 14:23 来源:天脉网作者:柳晴雪

在科技发展的长河中,历史似乎总爱以相似的方式上演戏剧性的转折。回望19世纪30年代,当蒸汽火车初现江湖,它与马车之间的竞赛成为一时笑谈。巴尔的摩郊外的赛道上,马车一骑绝尘,而火车却在原地喷烟鸣笛,引来观众的阵阵嘲讽。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今机器人产业所面临的“尴尬期”。

机器人的全面渗透,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服务机器人因其直接面向大众,每一次形态的创新都能引发社会对于“机器人时代”到来的深切忧虑。尤其是那些被视为“退路”的岗位,如外卖、网约车、快递,以及保安、保洁、保姆等,人们一度认为这些领域将被机器人逐渐侵蚀。

以无人驾驶出租车为例,如“萝卜快跑”这样的服务已经让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司机感到了压力。而在外卖和快递行业,机器人取代人工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美团的最新年报显示,其自动配送车和无人机已分别完成了数百万单的配送。顺丰集团也展示了其先进的无人机和楼宇配送机器人,预示着无人化配送理论上的实现。

在酒店服务领域,楼宇配送机器人早已成为服务升级的“标配”。外卖员或快递小哥只需将物品放置在机器人中,机器人便能自主进入电梯、识别楼层和房间,完成配送流程。保安岗位同样未能幸免,智能安保机器人已在机场、商场等场所上岗多年。

扫地机器人在家用市场的普及,以及面向B端的清洁机器人的出现,标志着清洁行业也正在经历变革。传菜机器人、割草机器人等也已进入商用阶段,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替代,让许多打工人开始担心岗位的竞争将转变为“人机混战”。

服务机器人赛道的热度持续攀升,从新闻报道到融资热度,无一不彰显着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宇树科技在春晚上的“机器人秀”更是将这股热潮推向了新的高度。广交会首次设立的服务机器人专区,吸引了众多目光,从能完成侧空翻动作的人形机器人,到致力于无人化智慧楼宇的服务机器人,再到广泛应用于各类作业场景的机器人,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然而,高热度和高投资并未能促使服务机器人行业在商业化应用中实现质的飞跃。尽管量产并非难题,但商业化途径的探索却显得尤为艰难。除了将人形机器人作为“电子宠物”推向C端市场外,鲜有企业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模式跑通。对于人形机器人何时能商业化落地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事实上,即便是已经投入商业化的其他类型的服务机器人,在与人力角力的过程中也并不占上风。物流末端对人力的依赖有增无减,餐饮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也远低于预期。送餐机器人、安保机器人等产品虽存在刚需,但由于成本、效率等问题,仍未能完全替代人力。

种种迹象表明,服务机器人无疑是那列正在加速前进的“火车”。只是目前或短期内,它还未能展现出媲美“马车”的速度。人们对人形机器人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对其发展速度表示担忧。然而,真正关心技术发展的人们深知,科学的历史发展并非线性,而是充满起伏与波折。

因此,我们既不必对机器人报以嘲讽,也不必为其发展而忧心忡忡。将机器人视为提高生产力的工具,而非替代者或竞争者,或许能让我们以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工作,体现价值。技术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惊喜,给机器人一个方向和目标,它终将抵达,只是当下,它还需要一点时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