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教授深度剖析:语文“大概念教学”的关键问题何在?

   时间:2025-04-25 21:02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教育创新探索:语文学科的“大概念教学”引发讨论

近日,一篇题为《“大概念教学”的三个关键性问题——以语文学科为例》的文章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王荣生和洪安琪共同撰写,深入探讨了当前教育领域热门的“大概念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与挑战。

王荣生教授指出,“大概念教学”作为一条可探索的教育路径,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尤其需要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他以语文学科为例,提出了三个关键性问题:“大概念”去向何方?“大概念”及其“理解”是什么?“大概念教学”与单元教学是否必须捆绑?

在探讨“大概念”去向何方时,文章引用了多个源头理论,包括哈伦的《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埃里克森的《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以及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这些理论虽然原则一致,但在具体应用中却存在诸多差异。威金斯和麦克泰格的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影响较大,但其对文学的理解相对外行,忽视了“文学性”的重要性。

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大概念”及其“理解”的具体形态。作者指出,一个教学单元应包含2至4条“大概念”,这些“大概念”应跨越不同维度,用句子表述。然而,在语文学科中,一些教师尝试将单一“大概念”应用于整个单元,这种做法引发了争议。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将“大概念”与具体知识内容相联系,以及课堂教学的理想形态。

关于“大概念教学”与单元教学的关系,文章通过案例分析指出,目前语文学科中尚无成功的“大概念”单元教学案例。作者批评了一些现有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向。文章强调,在我国以选文为主要学习资源的语文学科中,建立数篇课文学习内容的连贯性是一大难题,需要纳入课时设计以支撑单元教学的实施。

文章最后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探索路径:在单篇课文教学中以“大概念”统摄、勾连具体的语文知识和阅读理解。作者认为,这或许是本土条件下语文学科进行“大概念教学”值得尝试的方向。

此次讨论不仅引发了教育界对“大概念教学”的深入思考,也为未来教育教学的创新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