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市场蓬勃发展,盈利状况引发热议
微短剧市场近年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2024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惊人的504.4亿元,成功超越了同期内地电影票房,并预计将在2025年继续增长至680亿元以上。这一系列数据无疑为微短剧市场的盈利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却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近期,两大事件引发了业界对微短剧盈利模式的关注。一方面,微短剧头部男演员柯淳在综艺节目中的爆料,透露了其日薪高达2万元,让外界对微短剧的盈利潜力刮目相看。另一方面,热门微短剧《好一个乖乖女》的分成纠纷,则揭示了行业内部利益分配的不透明。
编剧维权问题在微短剧领域再度浮出水面,这与传统影视行业的痛点不谋而合。但微短剧行业的特殊性,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复杂。根据《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微短剧产业在2024年创造了64.7万个就业机会,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多个环节的岗位需求。
报告指出,主编、投放、制片、编剧等岗位的月薪中位数均达到了较高水平。微短剧编剧木鱼表示,过去一年自己的收入翻倍,跳槽到新公司后,不仅待遇更好,还有完本奖励和分成。制片人元杰也指出,随着制作端收益的提升,行业内的专业性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在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乱象也随之出现。以《好一个乖乖女》的分成纠纷为例,编剧方公司声称少分了近100万元。制片人马伟认为,这不仅仅是编剧维权的问题,更是行业内部话语权争夺的体现。他指出,在微短剧行业,数据不透明和话语权争夺并不罕见,尤其是在过去投流决定作品生死的时期。
对于中小创作者来说,生存压力更加明显。木鱼表示,编剧被骗稿、偷创意的情况在行业内非常常见。许多传统影视行业的侵权乱象,都已经出现在微短剧领域。除了编剧,其他工种的从业者也经常遭遇无理辞退、分成纠纷等问题。
新导演落落就曾在拍摄过半的情况下被制片人辞退并拒绝支付尾款。她表示,微短剧的幕后人员维权更难,因为微短剧大多没有片头片尾,甚至没有署名。创作者们还面临着普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许多人因此患上了职业病。
尽管如此,微短剧行业仍在不断发展壮大。进入2025年,相关平台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成为推动行业规范的关键力量。一系列分账破千万的微短剧项目相继出现,刷新了分账金额的新纪录。这意味着原本处于弱势方的制片方和从业者,正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行业话语权。
然而,行业人才培养的乏力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瓶颈。元杰指出,微短剧行业的人才培养与传统影视行业不同,大部分熟练工种都是“干中学”,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这直接影响到从业者的权益保障,只有真正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能吃到蛋糕。
马伟也认为,从业者的权益保护需要更专业化的行业氛围和相应配套的机制。他强调,要进入这样的体系需要有准入门槛,即首先需要得到行业认可。对于仍处于发展早期的微短剧行业来说,从业者的权益保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