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微信感受到威胁的社交巨头陌陌,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近日,陌陌和探探的母公司挚文集团发布了2024年财报,数据令人咋舌。
据财报显示,挚文集团2024年的总营收为105.63亿元,与去年相比下滑了11.99%。更令人震惊的是,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46.89%,仅剩10.40亿元。自2020年起,挚文集团的营收已连续五年下滑,这无疑证明了陌陌及探探在互联网舞台上的中心地位早已不复存在。
不仅如此,陌陌还悄然离开了其在北京望京的大本营。自2014年望京SOHO建成后,陌陌便入驻其中,一住就是十年。然而,去年年底,陌陌却悄然撤离,这一举动无疑为其当前的困境又添上了一笔。
在互联网行业内,一个明星产品的崛起与衰落本是常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陌生人社交赛道上,陌陌的式微并未迎来新巨头的崛起。Soul等后来者同样后继无力,二狗、她说、皮蛋、青藤之恋等APP则各自为营,影响力远不及昔日的陌陌。
那么,陌生人社交究竟怎么了?或许,我们可以从年轻人的社交习惯中找到答案。
近年来,用户的注意力和时间在互联网上发生了显著转移。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短视频和通讯聊天是瓜分网民移动端使用时间的前两大行业,但短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间远超通讯聊天,达到138.4分钟,是通讯聊天的两倍之多。社区社交的同比增长率也颇为可观,达到9.2%。
以小红书为例,截至2024年6月,其月活用户已达3.2亿,日活用户达1.2亿。抖音、快手、B站等内容型产品成功抢占了以微信和陌陌为代表的社交流量,通过内容重构了当下的社交场景。新一代年轻人更倾向于短暂的、低成本的、注重情绪价值的“轻社交”模式,而非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成本的传统社交。
在线下,各种社交搭子的流行便是“轻社交”模式的产物。在线上,年轻人更倾向于以兴趣为主导,找到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以此构建社交关系。短视频或内容社区恰好满足了用户轻量化社交的需求,如在抖音上,用户通过短视频内容建立起信任,评论区互动形成弱关系链;小红书则成为了一个全方位的生活分享阵地,社交氛围浓厚。
相比之下,以陌陌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仍侧重于快速匹配、解决交友需求,这与“轻社交”的趋势相悖。当00后更习惯在小红书上寻搭子、在B站弹幕找同好时,传统社交产品被抛弃也就不足为奇了。
陌生人社交产品也未能有效解决孤独问题。尽管趣缘交友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兴奋剂”,但主打兴趣社交的陌生人社交产品却未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些产品以效率为导向,致力于快速帮助用户产生连接,但无法像内容社区那样源源不断地生产和沉淀优质内容,形成真正的兴趣氛围。
孤独经济的产物——陌生人社交,却未必能解决孤独。随着农村家庭分离、城市职场竞争加剧,独居人群激增,孤独的情绪催生了多样化的陪伴与情感互动需求。然而,这些需求被越来越多的新赛道“分流”,年轻人缓解孤独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不再拘泥于社交。
陌生人社交的商业化之路同样艰难。尽管广告、会员增值服务、平台币等方式层出不穷,但创造的商业价值并不乐观。以陌陌为例,直播业务曾短暂带来业绩高速增长,但随后便陷入长期下滑。Soul等后来者同样面临亏损的困境,高昂的广告费用与用户增长不成正比。
陌生人社交的商业化难题在于用户的付费意识和付费能力。平台向用户收费,但陌生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质量保证,导致付费意愿不高。同时,平台的付费机制往往收割意味明显,尤其是“重女轻男”的收费规则,更是饱受质疑。这种偏向女性的策略虽然能吸引男性用户,但长期以往,女性被抬高,男性为了获得青睐所付出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在经济状况不佳或未来预期降低的情况下,男性用户越来越不愿意继续“舔狗”行为。陌生人社交在商业化探索上的无力愈发明显,除了直播外,其他收费举措都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冲击和伤害。而直播又受到监管制约,导致陌生人社交的商业化进展困在原地。
在互联网经济中,陌生人社交已成为一个不被看好的生意。如今,这一赛道更是被内容平台“侵蚀”,陌生人社交似乎正在走向“小而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