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篇探讨湖北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起源于一位粉丝的提问,聚焦于这所非“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体制内就业现状。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2023年的数据。湖北民族大学该年度共有5126名本科毕业生,其中43.5%的毕业生成功进入了体制内就业。这一比例虽仅基于已就业人数,但仍显示出该校毕业生在体制内就业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未就业的849名毕业生并未计入上述比例之中。尽管如此,30%左右的预估体制内就业率仍显得颇为可观。
进一步分析专业走向数据,我们发现小学教育、物理学等专业在体制内就业的比例高达60%以上,而法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社会学和生物科学等专业也达到了50%的体制内就业率。不同专业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好奇心驱使下,我们查阅了该校2022年的数据,发现硕士研究生的体制内就业率更是高达80%。而本科生的体制内就业率也稳定在40%左右。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深入观察。首先,有人可能会认为该校体制内就业人数多得益于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然而,数据显示仅有15.34%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恩施当地就业,打破了这一误解。
其次,湖北民族大学前身为师范学校,拥有大量师范生。这些师范生往往以考编进入体制内为目标,这可能是该校体制内就业指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法学专业(非师范)高达52%的体制内就业率也表明,该校学生在公务员考试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最后,由于数据公布的不完全性,我们无法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在此,我们向读者表示歉意,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详细的数据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