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这一被视作AI应用全面爆发的年份,全球AI竞赛的舞台中央迎来了“中国时刻”。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变革正悄然铺展,而如何跨越AI技术到规模化应用的鸿沟,以及下一个颠覆性AI超级应用的诞生地,成为了业界亟待解答的核心命题。
4月18日,上海模速空间内,由36氪主办的2025 AI Partner大会拉开了帷幕。大会以“Super APP来了”为主题,聚焦于AI技术如何颠覆各行各业,引领未来趋势。活动分为“Super App来了”与“谁是下一个超级应用”两大篇章,涵盖了包括“在AI世界中长大”、“2025卷AI就卷超级应用”在内的七大热点话题,通过10余场主题演讲、3场圆桌对话以及两大优秀AI案例企业名册的发布,深度剖析了AI技术如何重塑商业逻辑与产业格局,探索AI超级应用的无限潜能。
大会亮点之一,是清华大学博士、神眸品牌创始人、杭州研极微董事长杨作兴带来的《极致低功耗AI绿色智能应用的未来》主题演讲。他站在行业前沿,分享了一个在AI浪潮中至关重要却常被忽视的领域——低功耗技术。
杨作兴博士在演讲中指出,随着AI模型规模的指数级增长,算力需求与能耗也随之激增,电力供给和资源限制成为了制约AI发展的关键瓶颈。他提到,DeepSeek通过优化模型与部署方案,实现了性能与资源消耗的平衡,为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在硬件层面,降低芯片功耗成为了另一条关键路径。
研极微自2008年起深耕芯片领域,探索出了一套颠覆性的全定制芯片设计方法学。该方法学摒弃了传统标准单元库和自动化生成流程,转而根据具体需求设计专用单元,手动编写网表,并采用手动布局方式,从而在面积与功耗上实现了显著的收益突破。以算力芯片为例,传统方案每T算力功耗高达500瓦以上,成本超过1000元人民币;而研极微的方案则将功耗降至180瓦/T,成本压缩至240元/T,整体优化幅度高达11倍。
基于这一全定制方法学,研极微在多个领域实现了AI应用的落地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眸品牌系列产品。神眸AI智能摄像机通过低功耗技术,解决了传统AI芯片续航短与发热高的问题,让AI算力真正实现了“用得起、用得好”。这些摄像机内置高算力AI ISP模块,即使在夜间也能实现暗光全彩成像,打破了夜晚的视觉障碍。同时,它们还支持丰富的AI检测与识别功能,如人、车、动物检测,以及人脸识别、手势识别等,极大地提升了安全守护等级。
神眸系列最具突破性的功能是其“救命”系统。通过AI语音识别技术,一旦检测到关键词如“救命”,摄像机将立即启动三重报警机制,优先拨打预设的亲情号码,若未接通则自动发起视频通话,最后联系客服中心代为报警。这一功能将摄像头的安全属性从“被动记录”升级为“主动救援”,实现了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
杨作兴博士强调,研极微始终秉持“极致成就美好生活”的使命,致力于通过低功耗芯片推动AI普惠化。他们相信,从大模型基座到AI基础设施,再到芯片与应用,整个AI生态链的每一环都需要极致的技术追求。研极微诚挚邀请更多生态伙伴携手合作,将低功耗芯片的优势融入更多AI应用场景,共同描绘AI赋能生活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