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场心灵的远航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往往被海量的数据与信息包围,而读书这一看似“古老”的活动,却如同一股清流,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的一位知名教授,近日分享了她的读书心得。她提到,自己成长于河北的一座小县城,童年的娱乐方式极为有限,而书籍则成为了她最宝贵的伙伴。从叶君健先生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到那些充满韵律的古诗,每一本书都像是一扇窗,为她打开了广阔的世界。
“读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蒙曼深情地说道。她回忆起小时候,那些文字如何在心中勾勒出奇幻的梦境,让她感受到了天地之广阔、万物之奇妙。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曾经不解的诗句也逐渐在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了她理解世界的一部分。
蒙曼认为,读书的最大意义在于塑造更好的自己。无论是为了职业发展的专业书籍,还是为了陶冶性情的经典名著,每一种阅读都是对自我成长的滋养。她强调,读书不分“有用”与“无用”,因为它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读有用之书,让我们在现实中不断前行;而读无用之书,则让我们的灵魂得以栖息。”蒙曼说道。她鼓励大家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高雅阅读”而背上包袱,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纯粹的享受。
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冲击,蒙曼表示,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让我们快速获取新信息,但深阅读和经典阅读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她认为,经典作品能够为我们搭建起一个坚实的思维框架,让我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能够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
“在这个AI时代,我们更需要珍惜读书时的那份‘笨拙’。”蒙曼说道。她认为,尽管机器能够模拟人类的许多行为,但它永远无法替代我们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视阅读带来的精神滋养。
最后,蒙曼以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作为结语:“读书不是为了成为‘别人’,而是为了明白‘我是谁’。”她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让书籍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