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传播影响力论坛上,知名导演董润年针对当前电影业面临的挑战发表了独到见解。面对观众逐渐远离电影院的趋势,董润年被问及这是否源于消费方式的转变,或是电影自身的问题。
董润年回应道,这一问题的答案并非非黑即白。他观察到,电影必须与现实紧密相连,那些成功出圈并引发轰动的影片,无一不与当下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进一步阐述,消费方式确实发生了改变,但电影业也需自我反思,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他比喻道,正如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而哺乳动物却得以生存,电影业同样需要在变革中寻求生存之道。
董润年强调,电影已不再是单纯的娱乐产品。观众的娱乐需求在日常中已通过短视频、微短剧等多种形式得到了充分满足。如今,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已超越简单的娱乐,他们希望通过电影进行社交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指出,那些成功出圈的影片,往往都能激发观众的社交欲望,成为他们表达自我观点的媒介。
谈及电影本身的问题,董润年表示,这并非指艺术创作上的缺陷,而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变得尤为关键。由于电影的制作周期长,从创意到上映往往需要两年以上时间,如何确保电影上映时仍能触动观众,与他们的情绪和关注点保持一致,对创作者和投资方而言是一大挑战。他以《哪吒》为例,虽然该片以古代神话为背景,但成功通过职场话题和生存体验与观众产生共鸣,从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董润年总结道,无论电影题材如何,都必须与当下观众和社会现实产生连接,才有可能成为票房黑马并产生深远影响。他认为,在当前巨变的时代,电影需要关注现实,紧跟社会变化和人的内心情感变化,这才是电影业应关注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