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一家名为寒武纪的企业悄然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华丽转身,被业界誉为“寒王”。这家被誉为“中国版英伟达”的AI芯片设计公司,近期凭借一份令人瞩目的财报,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寒武纪的财报显示,这家曾连续八年累计亏损54亿元的企业,在2024年终于迎来了上市后的首次盈利。进入2025年,其第一季度便实现了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暴涨4230.22%,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3.55亿元。这一成绩,无疑为寒武纪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寒武纪的逆转之路,离不开其在产品性能和市场份额上的持续努力。据财报透露,2024年,寒武纪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不断开拓新市场,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在各行业的深入发展,从而实现了本期收入的大幅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寒武纪的技术实力,也为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令人瞩目。财报发布后,寒武纪的股价一路飙升,开盘即上涨3%,盘中更是一度冲高超过8%,总市值攀升至2954亿元。尽管与英伟达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寒武纪所展现出的强劲增长势头,已经足以让投资者们为之侧目。
然而,股价的飙升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忧。有人担心这只是一场虚幻的泡沫,担心寒武纪的业绩已经透支了未来的增长潜力。但回顾寒武纪的发展历程,从与华为的合作到自主研发全场景智能芯片,再到如今的盈利局面,寒武纪始终在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寒武纪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16年,作为全球领先的AI芯片设计公司,它凭借与华为的短暂合作一举成名。然而,随着合作的终止和芯片IP授权业务的局限性,寒武纪迅速陷入了困境。面对危机,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果断决策,带领公司向云、边、端全场景智能芯片延伸,构建了软硬件全栈系统能力。
在随后的几年里,寒武纪经历了上市、被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等重重考验。但陈天石始终坚信“芯片是长跑,没有捷径”,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技术创新。如今,寒武纪自主研发的思元系列AI芯片已经受益于美国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限制,业绩超出预期。
然而,国产芯片的竞赛才刚刚开始。尽管寒武纪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龙芯中科、华为昇腾等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新产品和新策略,对寒武纪构成了不小的威胁。同时,寒武纪的客户群体也存在频繁波动的问题,一旦失去大客户,全年营收就会出现较大波动。
尽管如此,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契机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随着关税争端和出口管制的影响加剧,英伟达等国际芯片巨头的产品供应面临紧张局面。国内AI企业正积极寻求替代方案,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据相关报道显示,DeepSeek等相关应用的推理需求持续增长,有望推动国产算力需求的攀升。
在这一背景下,国产算力企业纷纷宣布完成了对DeepSeek的适配工作。寒武纪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已经完成了适配工作,还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为寒武纪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产芯片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