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业巨头万达酒店发展(HK00169)宣布了一项重大交易,将旗下的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接近2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同程旅行。这一举动标志着王健林再次运用其高超的资产运作技巧,面对万达集团当前的挑战。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间,万达集团已出售了近26座万达广场。截至2024年6月底,大连万达商管的合并口径有息负债已降至1375.6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负债仍有302.69亿元。由于债务问题,万达旗下的多家企业频繁出现被执行人及股权冻结信息,涉及金额高达65.78亿元。
近期,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的股权被冻结了80亿元,而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也因一笔超过1.8亿元的执行标的,新增了被执行人信息。此次出售万达酒管公司,或许能为万达带来短暂的喘息机会,但显然,其债务化解之路依然漫长。
回顾万达的辉煌历史,1988年,万达集团以房地产业务在大连起步,短短四年便占据了大连房地产市场的25%份额,迅速崛起为当地龙头。随后,王健林带领万达面向全国扩张,涉足文化、金融等多个领域。2015年至2017年间,万达集团达到了巅峰状态,资产接近8000亿元,拥有235座万达广场,年客流量高达31.9亿人次。那时的王健林,意气风发,甚至向年轻创业者提出了“先挣一个亿”的小目标。
然而,巨大的成功也让王健林犯下了第一个战略失误。他认为香港资本市场低估了万达的价值,于是决定私有化万达商业,冲击A股上市。为此,万达签署了对赌协议,但遗憾的是,2017年因海外投资问题被约谈,导致“股债双杀”。为了挽救局面,王健林不得不大规模出售资产,包括13个文旅项目和77家酒店等。
在万达商业的“对赌”即将到期之际,为解决资金压力,万达引入了腾讯、苏宁、融创等战略投资者,并再次签署对赌协议,要求万达商业在2023年10月31日前上市。此后,万达商业更名为万达商管,并将上市目标转向港股。为吸引新投资者,万达再次与多家投资机构签署对赌协议,但遗憾的是,所有对赌均以失败告终,万达商管仅能勉强支付利息,无力偿还所有股东的投资本金。
此次出售的万达酒管,是万达酒店发展旗下的轻资产板块,涵盖酒店管理、设计及建设等多个领域,拥有包括万达瑞华、万达文华在内的九大酒店品牌。尽管万达酒管的资产回报率稳定,品牌矩阵完整,但此次交易仍被外界视为王健林在“割肉”求生,而同程旅行则成功低位抄底。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王健林仍有一定的资产运作空间。近年来,万达通过出售万达广场资产、推进珠海商管重组等措施,显著改善了资产负债结构。至今,万达的所有公开债务均如期兑付,仅剩极少数公开债务。此次交易仅涉及酒店管理业务的转让,万达自持的酒店物业资产仍由集团持有。
尽管遭遇重重挫折,但万达依然顽强地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