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同泽学校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探索活动悄然绽放,为传统课堂生态带来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此次活动中,三至八年级的学生们经历了一个没有老师直接管理的特别日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校园的广阔舞台上绘制了一幅幅成长的画卷。
随着教师们从主导位置悄然退居幕后,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每个生命的内在潜能,让其在自主实践中茁壮成长。这一天,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学生自我管理的气息,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他们成长的足迹。
清晨时分,校园内已是一片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考勤管理员”手持记录表,一丝不苟地核查着考勤情况;“早读领诵员”则以饱满的热情引领着同学们诵读经典。同泽学校各班级设立了众多管理岗位,小学部推行“小老师”制度,初中部则实施“角色裂变”,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实现从“被管理者”到“校园小主人”的身份转变。
当传统的三尺讲台变成了学生们的主场,课堂形态发生了质的飞跃。小学部的学生们在多学科课堂上积极参与、组织活动,而初中部则构建了去中心化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们成为教育过程的共同创造者。他们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深刻转变,生动诠释了“教育即生长”的核心理念。
这场教育实验的动人之处,在于它细腻捕捉到了学生们在自主管理过程中的微妙变化。学生们在挑战与尝试中提升了“心理韧性”,遇见了更加强大的自己。德育处周敏华老师解释道:“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内心的火焰。我们通过这次活动,构建了‘放手管理—放心成长—放眼未来’的育人逻辑,让学生在试错中学会掌舵,在信任中唤醒自觉。”
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放心也需要建立在充分的前期规则共识与能力培育基础之上。同泽学校通过一系列前置课程,如“岗位职责及任务”“每天放手一项”等,逐步训练学生的规则判定、管理协调以及针对不同问题的解决能力。正如该校相关负责人所言:“当教师放下指挥棒,学生就会举起思考的火炬。”这场“没有老师的教育”,实际上是最生动的生命教育,它让每个孩子在自主管理中感受到了成长的真实触感,也让教育回归到了“赋能于人”的本质。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通过卡片留下了自己的感言。他们分享了自己在活动中担任的职责、对班级管理的观察以及一天中的收获。有的同学写道:“通过没有老师的一天,我收获很多,明白了自律和相互监督对一个集体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和管理班级的不容易。”这些感言不仅是对活动的总结,更是学生们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