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爱好者湖畔挥毫,重拾四十年前旧梦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紫竹院内,一位书法爱好者正端坐于高楼之上,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沉浸在隶书的书写世界中。他的笔下,是《汉张迁碑》的苍劲有力,而在他眼前,湖水偶尔被划过的小船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痕迹,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诗意。
这位书法爱好者,在时隔近四十年后,再次拾起了毛笔,重温了儿时的书法梦。回忆起中学时期,那时的他,常常穿梭于荣宝斋之间,挑选着心仪的毛笔,尤其是那“大、中、小白云”,这种中间狼毫、外边羊毫的毛笔,写起来既柔软又富有弹性。然而,四十年后的今天,他费尽周折,才在紫竹桥附近的一个地下商场角落里找到了“中白云”,而价格却仅仅是两元钱。询问之下,售货员对毛笔的材质一无所知。后来,他才得知,真正的狼毫笔如今已是天价,因为狼这种动物,早已难觅踪迹。
他感叹,人类在几千年的“与狼共舞”中,最终将狼这个舞伴“淘汰”出局。狼没了,人却似乎变得越来越像狼。而现在,他只能使用由羊毛制成的毛笔,书写着那些仿佛石刻般的文字,尤其是魏碑体,更是让他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与中学时期相比,现在的他写字时的心境已大不相同。那时的他,写的只有字,无论是“雷锋怎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帖子,还是“毛泽东思想”的标语,都让他感到无比的枯燥和乏味。而现在,他写字时,更多的是在思考,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自己的思想。虽然他已经年过五旬,但他依然坚信,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点的思想,而他现在抓紧写大字,也是为了与岁月抗争,与那些容易失忆的基因做斗争。
在湖畔挥毫的过程中,他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每一次笔尖与纸面的接触,都像是他与自己进行的一次深刻的对话。而这份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也将成为他余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