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算法大揭秘:你的认知可能已过时

   时间:2025-04-20 14:54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抖音近期采取了一项在国内互联网行业中罕见的举措:全面公开其算法规则。这一动作不仅涵盖了技术原理、具体模型,还深入到了计算公式,内容详尽到足以编纂成一本入门级的科普读物。

为了增强透明度,抖音不仅在官方上线的“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汇总了相关信息,还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线下公开课,邀请算法工程师作为主讲嘉宾,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解读了算法细节。

尽管抖音面临着算法黑箱性质带来的社会压力,但其选择如此详尽地公开算法,仍显得颇为大胆。仔细阅读公开内容后不难发现,当前市面上许多非技术类媒体关于算法的讨论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更多在于过时而非主观歪曲。

例如,许多文章仍认为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是通过给内容和用户打标签进行匹配。然而,这种做法早已过时。标签机制是人工编辑时代的残余,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成熟,依赖少量标签理解内容的做法已被淘汰。现代算法不再需要理解内容本身,而是基于用户行为的数学统计进行推荐。

具体来说,算法会根据用户的点赞、观看时长、评论和是否访问作者主页等互动行为,逐步加深对用户的了解,从而更准确地预测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视频。这一过程类似于机器学习领域的评分系统,旨在海量数据和算力支持下,无限接近给用户推荐最符合其兴趣的内容。

算法之所以成为包括抖音在内的众多平台分发技术的首选,与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据IDC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网络数据量已达到惊人的规模,远远超出了历史上任何时代的处理能力。抖音每天新增的视频数量以亿计,而用户每天能消费的视频数量有限,因此算法的作用在于从海量内容中“召回”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视频。

关于算法,社会上存在一些常见的误解。首先便是信息茧房。尽管这一概念在西方学术界提出后很快热度退潮,但在中国却经久不衰。然而,平台并不希望助长信息茧房,因为单一喜好推荐很快会导致用户留存下降,而多元化内容推送则能提升用户活跃度。这意味着平台有充足的动力打破信息茧房,算法需要在多元化和精确度之间找到平衡。

另一个误解是算法流量至上,可以轻易“造神”。实际上,主流内容平台都配备了机器与人工的双重治理机制,确保内容合规性。抖音因其规模庞大,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抖音上的网红“爆款”更多是用户选择的结果,而非算法强推。如果没有精准命中集体情绪并引发大量用户反馈,平台强推也往往收效甚微。

最后一个误解是抖音偏好短且碎片化的视频,对中长视频不友好。然而,随着抖音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化内容平台,这一观念已经过时。去年站内一条长达7个多小时的“450分钟解读红楼梦”视频成为爆款,便是明证。为了鼓励中长视频消费,抖音在算法上进行了优化,并将收藏按钮放在更突出位置,显著改善了中长视频的分发效率。

抖音还为中长视频推出了独立的“抖音精选”App,进一步证明了其对中长视频内容的重视。抖音此次全面公开算法规则,不仅有助于消除社会疑虑,还对整个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技术虽有门槛,但并非洪水猛兽,打开天窗说亮话,始终是值得鼓励的态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