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界的历史长河中,一件千年珍稀的文物悄然现世,震撼了整个艺术领域——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纸本真迹,亦称《千金帖》,于2017年意外重现人间。
长久以来,世人所见的“怀素草书”多为摹本,流传已逾数百年。而此次发现的《千金帖》,是怀素小草书法的唯一存世真迹,其价值不可估量。
怀素,唐代著名书法家,与张旭并誉为“草圣”,其书法自古享有“一字值千金”的美誉。这份《千金帖》真迹,虽仅存530字,却凝聚了草书艺术的至高境界,展现了怀素书法的独特魅力。
学者黄锦祥独具慧眼,发现了这件稀世珍宝,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与精心保护。书法界因此震动,纷纷赞叹黄锦祥的卓越贡献。
怀素的草书,以瘦、劲、灵动著称,与张旭的“妙于肥”形成鲜明对比,共同铸就了唐代草书艺术的巅峰。《千金帖》的笔法瘦劲有力,字迹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黄庭坚曾评价怀素草书“藏真妙于瘦”,此言不虚。《千金帖》的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怀素毕生的功力,笔笔有来处,笔笔有归宿。笔锋转折处,有如龙行天际,挥洒自如;连绵处,如行云流水,一气贯之。
《千金帖》的流传经历同样传奇。据考证,此帖在唐宋年间已流散海外,隐匿千年之久。它最初随僧人友好使者被带到日本,在异国他乡得到了精心保存。正因如此,它才幸运地躲过了唐、宋、元、明时期的战乱,直至清代被热爱怀素书法的藏家带回中原。
近年来,《千金帖》一度流落于书肆之间,直至被黄锦祥发现并收藏。这份530字的《千金帖》,不仅承载着1300年前的艺术巅峰,更见证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历程。
诗仙李白曾赞誉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此言非虚。《千金帖》笔法纵横变化,气势磅礴,又不失精微细致。转折处如刀斧劈山,轻重处如春风拂柳;结字上,疏密有致,奇正相生;章法布局,错落有致,呼应自然。
怀素的草书,在狂放中见典雅,在规矩中见变化。这种“不拘一格”却又“不离法度”的艺术境界,正是《千金帖》最为珍贵的艺术特质。
著名书法家伍嘉陵称赞道:“素师小草瘦劲自然,应规入矩,得二王遗韵。”网友们也纷纷表示:“这件纸本小草真迹,何止一字千金,简直是无价之宝!”
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千金帖》的重现无疑是一座艺术宝库。临摹《千金帖》,仿佛能与千年前的怀素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感受那笔下的游走、墨色的变化与心境的转换。这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