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新动向:重视情境与思维能力考查
近年来,高考地理命题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摒弃了以往单纯考查基础知识背记和模板化答题的模式,转而更加注重创设新情境、新知识、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一变化旨在通过地理学科,检验学生运用基本技能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高考地理命题中,鲜活的实际案例成为考查的重要载体。这些案例不仅涵盖了国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还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发展历程、时代变迁,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2024年湖南高考地理试题中,通过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石雕加工的发展变化,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空间次序、生产流程以及产业集聚效应的理解。
该题通过一系列复杂工艺和场所空间的设置,要求学生分析西庄村石雕生产空间次序的成因,以及石雕生产由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的影响。这类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同样,2024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则通过金沙遗址九柱建筑基址的天文属性,考查了学生对天文知识和古蜀文明的理解。这一题目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人的高超智慧,还要求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分析冬至日和夏至日的日出方位,以及黄赤交角变化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新高考地理命题不仅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还加强了对学生审答题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这要求学生具备更广泛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能够准确提取并解读地理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推导出合理结论。同时,非选择题中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运用学科术语,进行清晰、有条理的书面表达。
新高考地理命题还注重新教材体系的应用。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的科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新教材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构建了更加完整、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通过新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应对高考地理命题的挑战打下坚实基础。
新高考地理命题呈现出重视情境创设、思维能力考查以及新教材体系应用的新动向。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地理学科的考查难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