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张勇海外行,造车新势力再陷风波?

   时间:2025-04-18 07:12 来源:天脉网作者:江紫萱

近日,哪吒汽车原CEO张勇的动向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有传言称,张勇在离职前已经办理好英国签证,目前身处英国。然而,张勇本人迅速通过朋友圈进行了回应,澄清自己依然是哪吒汽车的顾问,并正在为公司四处奔波筹集资金。

与此同时,哪吒汽车的桐乡工厂却聚集了大量国内经销商维权,他们高喊着“打款几百上千万,车一辆都没发出”。一位经销商代表在视频中表达了他们的诉求:“我们不是要哪吒倒下,我们只是需要一个交代!”

值得注意的是,张勇的微博账号在4月17日将所有内容隐藏,这一举动引发了更多猜测。这一幕不禁让人想起多年前乐视创始人贾跃亭的类似经历。2017年,贾跃亭赴美“开例会”,并在微博上声明会承担全部责任,随后辞去乐视网一切职务,从此“下周回国贾跃亭”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段子。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身上。2023年,沈晖背负上百亿债务远走海外,声称在慕尼黑和纽约出差,但实际上,他早已是外籍身份,没有回国的打算。

在张勇远赴海外后,业界的聚光灯转向了另一位新势力CEO——极越CEO夏一平。在极越陷入困境时,夏一平一直留在国内,被员工围在办公室,甚至被要求留下护照。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夏一平依然身在国内。

然而,极石汽车的创始人昌敬最近也清空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尽管今年3月极石还有一千多台的销量,但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形势下,这一数字显得微不足道。

哪吒汽车曾经的辉煌仿佛还在眼前。2022年,哪吒汽车凭借15.21万辆的销量,一举成为新势力销量冠军。然而,自那以后,哪吒汽车开始走下坡路。哪吒V作为品牌的主力车型,主打低端市场,售价在6.59万至12.38万元之间。尽管销量排名靠前,但哪吒并未因此获得下一阶段的入场券,反而开始了盲目扩张。

从2022年到2023年,哪吒汽车的员工数量迅速扩张至8000人,其中研发团队达2000人。然而,顶峰之后便是谷底。2025年1月,哪吒汽车的交付量仅为110辆,同比暴跌97.76%。渠道崩溃、售后停摆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不信任。

哪吒汽车的管理层问题凸显。与蔚来、小鹏、理想等互联网背景的新势力不同,哪吒汽车由几位传统车企背景的高管掌舵。他们对技术、行业趋势的判断以及执行效率相对较低。哪吒汽车的创始人方运舟曾是奇瑞汽车的高管,他拉来了之前的“老战友们”组成了早期创始团队。

2018年,张勇被方运舟邀请加入哪吒汽车担任CEO。张勇的职业生涯与北汽新能源紧密相连,他将北汽“主攻B端、低价高配”的策略全盘复制到哪吒汽车。然而,成为销冠后的哪吒汽车开始盲目自信,最终导致了跌落谷底。2023年,哪吒S、哪吒GT两款20万+车型高调上市,但销量却不尽如人意。更致命的是,研发资源向高端车型倾斜,导致主力车型升级停滞,市场被比亚迪等竞品蚕食。

哪吒汽车的问题与威马和极越的倒下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对眼前盲目自信,对未来放松警惕。哪吒汽车曾计划在2026年实现年销量100万的目标,然而前CEO张勇却表示哪吒不差钱,没有急于上市。然而,从“蔚小理”的经验来看,越早IPO越有续命的筹码。

哪吒汽车曾两次冲击IPO均未成功。最早是在2020年宣布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但因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缺乏差异化未通过审核。后来转战港交所上市,但截至2025年4月,IPO聆讯已失效,上市进程停滞。此时,哪吒汽车已经出现严重的现金流危机。

相比之下,小鹏汽车在陷入困境后迅速调整策略。2024年,何小鹏引入王凤英担任总裁,她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成本控制+产品聚焦”的务实打法。小鹏汽车迅速砍掉低效产品线,集中资源打造新产品,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转正。

这印证了一个真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本质上是创始人战略定力的较量。而那些倒下的新势力,无外乎都是管理混乱、战略短视与行业竞争失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不仅是资本游戏,更是技术积累、用户洞察与战略定力的长期博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