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财报近日揭晓,其业绩数据与高管薪酬的鲜明对比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年,贝壳全年净收入达到935亿元,同比增长20.2%,然而,归母净利润却下降至40.65亿元,同比下降30.9%。这一显著下滑的利润表现,与贝壳高管的薪酬水平形成了巨大反差。
贝壳董事长彭永东的薪酬变化尤为引人注目。从2021年的847.8万元,到2022年的4.75亿元,再到2023年的7.13亿元,短短三年内,他的总薪酬突破了12亿元,涨幅高达8300%。与此同时,联合创始人单一刚的薪酬也水涨船高,从2021年的685.3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5.29亿元。两人的年薪总和超过12亿元,相当于贝壳2023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一。
据财报披露,这些高额薪酬的名目为“股权激励支出”,占净利润的47%。换句话说,贝壳四十多万经纪人一年的辛勤努力,所创造的财富中,有近一半被用于“奖励”了公司高管。这一现实,无疑加剧了社会对于收入分配不公的讨论。
在行业背景方面,全国房产中介行业近年来普遍面临降薪裁员、门店关停和业务收紧的困境。然而,贝壳却凭借其庞大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依然保持着较高的营收水平。2024年,贝壳总交易额达到3.34万亿,总营收为934.6亿元,拥有4.6万家门店和45.9万名经纪人。尽管如此,成本的激增依然侵蚀了利润,其中房屋租赁服务成本暴涨121%,外部分佣及内部薪酬成本均增长超11%。
从业务结构来看,贝壳在新房市场调整期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市场份额,同时存量房业务表现出色,GTV同比增长10.8%。非房产业务如房屋租赁服务和家装家居业务也发展迅速,为贝壳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然而,这些业务的拓展和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也对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然而,在光鲜的业绩背后,贝壳经纪人的生存状况却令人担忧。根据贝壳公告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贝壳经纪人数量为427656名。这些经纪人年均创收13.70万元,月均创收1.14万元。然而,在扣除平台和店东分润后,经纪人的实际个人分润按60%计算,年均收入仅为8.22万元,月均收入约6850元。这一收入水平,与高管们的天价薪酬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令人惊讶的是,贝壳的薪酬制度似乎对经纪人并不友好。每一名入职贝壳的经纪人都没有底薪,如果本月没有开单,则只能获得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保障薪,但开单后要从提成中扣除。这一制度无疑增加了经纪人的生存压力,也引发了社会对于贝壳薪酬制度的质疑。
社交媒体上,不少贝壳经纪人吐槽公司的薪酬制度和提成比例。有人表示,当初左晖发明的ACN(经纪人合作网络)本意是打破信息垄断、让经纪人共享房源,如今却成了公司的收割利器。每成交一单,贝壳都要从买卖双方抽取高额佣金,门店每月还要交平台使用费。这一制度无疑加重了经纪人的负担,也影响了他们的收入。
不少老员工还怀念左晖时代的薪酬制度。那时,经纪人的提成最高可达70%,五险一金齐全,甚至给新人发放无责底薪。然而如今,贝壳却要求经纪人签订“借薪合同”,这一变化无疑让经纪人的生存状况更加艰难。
贝壳高管的天价薪酬与经纪人的艰难生存状况形成了强烈对比,引发了社会对于收入分配和薪酬制度的深刻反思。如何平衡公司利益与员工权益,成为贝壳等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