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渡》热播背后:林玉芬“老钱风”古偶还能打动观众吗?

   时间:2025-04-17 11:14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无忧渡》热播引热议,林玉芬古偶风格再受瞩目

近期,积压三年的电视剧《无忧渡》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播出,迅速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该剧开播短短三天,平台热度便突破了9000大关,不仅主演们的表现备受瞩目,导演林玉芬的执导能力也再次成为观众讨论的热点。

“林玉芬古偶真神”、“不愧是林玉芬”等话题在热搜榜上居高不下,严苛的古偶剧观众对这部剧也是赞不绝口。2025年的剧集市场中,林玉芬那独树一帜的“老钱风”古偶,既显得弥足珍贵,又略带几分不合时宜。

《无忧渡》的亮点显而易见,它将古偶与志怪元素完美融合。在人妖共处的奇幻世界里,任嘉伦饰演的捉妖人久宣夜与宋祖儿饰演的能看见妖怪的少女段半夏,这对“捉妖搭档”的设定就充满了新鲜感,他们的故事也为后续的剧情埋下了伏笔。该剧不急于推进感情线,而是先通过山精野怪与民间奇谈来吸引观众,这种叙事方式在流水线般的工业糖精古偶剧中显得尤为独特。

该剧的氛围感塑造也极为出色。从已播出的《碧玉梨》和《团圆客栈》两个单元来看,实景拍摄、现场环境音以及后期特效都极大地提升了剧集的质感。中式恐怖元素如“山妖娶妻”、“流萤指路”被具象化呈现,人面鸮成亲、镜妖喂梨等单元故事则透露出浓郁的聊斋风格,诡异音效的加入更是让悬疑惊悚感倍增。

同时,该剧在伏笔设计上也颇为用心。例如,第一集出现的绣有钱袋的镜头,直到第十一集才再次成为关键物品,帮助女主揭开父亲与猫妖换命的真相。单元故事之间环环相扣,似乎还有一案接一案的悬疑线等待观众去挖掘。

可以说,《无忧渡》延续了林玉芬一贯的制作水准,精致的服化道、考究的镜头语言、细腻的情感刻画以及声画氛围感的塑造都恰到好处。然而,该剧也并非没有缺点,主演们的台词和演技遭到部分观众的吐槽,而最为诟病的则是其缓慢的叙事节奏。前几集铺垫过长,单元案件的展开不够紧凑,导致部分观众失去耐心。

在当下短剧盛行、观众耐心有限的市场环境下,《无忧渡》这种传统的长剧叙事方式显得有些吃力不讨好。这种节奏问题部分源于其积压剧的属性,该剧于2022年杀青,当时的制作理念与如今的观剧习惯存在一定差距,剪辑调整、审查修改也可能导致叙事断裂。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林玉芬作为传统长剧导演的创作惯性,她擅长层层铺垫、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这在《花千骨》、《三生三世》时期或许是一大优势,但在快节奏的今天却可能成为流失观众的短板。

不过,尽管存在节奏问题,《无忧渡》还是再次展现了林玉芬标志性的导演风格——“老钱风”。这种风格强调低调奢华、经典永恒与舒适质感,在林玉芬的古偶剧中则体现为制作精良、叙事稳健,各方面都能达到行业基准线以上,不追求浮夸和刺激,更注重细节质感。

从《花千骨》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到《宸汐缘》,林玉芬在这一圈层内保持着较为稳定的质量输出。她的作品未必有颠覆性创新,但胜在制作方面都过关,甚至经得起时间考验。她深谙仙侠剧的卖点,尤其擅长极致虐恋的情感刻画,无论是师徒禁忌、仙妖对立,还是凡人与神、生死轮回,她都能精准把握情感节奏,将戏剧冲突最大化,再将情感张力推向极致。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林玉芬作品的局限性也恰恰在于这种模式化的创作路径。随着观众开始对同质化的仙侠虐恋产生审美疲劳,审美稳定、叙事扎实的“老钱风”也不再吸睛。豆瓣8.3分的《宸汐缘》口碑虽好,但热度不佳,正是这种“过时感”的体现。到了《无忧渡》,问题更加明显,慢条斯理的“老钱风”让部分观众追剧动力不足。

在快速变化的行业生态和观众口味面前,仅靠“稳妥”似乎已经很难打动越来越挑剔的受众。《无忧渡》虽然热度颇高,但始终未能突破9000大关,或许正是因为其老派创作虽然品质出众,却不够流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