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行业波澜起伏的背景下,贝壳找房的两位高管——彭永东与单一刚的薪酬情况,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这两位高管的薪资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引发了广泛讨论。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彭永东的年薪从2021年的847.8万元,迅速增长至2022年的4.75亿元,并在2023年进一步跃升至7.13亿元。而单一刚的薪酬同样经历了显著增长,从2021年的685.3万元,上涨至2022年的3.55亿元,2023年更是达到了5.29亿元。这一薪酬涨幅,在普遍降薪、裁员的房地产行业中显得格外突出。
相比之下,龙湖集团董事长陈序平在2023年的总薪酬与股权激励累计接近5000万元,仅为彭永东同年薪酬的7%。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则自愿放弃了2023年度的奖金,仅领取税前1万元的月薪。贝壳高管的薪酬水平,无疑成为了行业内的一个异类。
从贝壳的财报数据来看,尽管公司在2021年实现了14.57%的营收同比增长,但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却分别同比大幅下滑约95.8%和119%。2022年,楼市下行,贝壳营收同比下滑24.87%,利润更是大幅下降。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彭永东与单一刚的年薪却实现了大幅提升。2023年,贝壳的营收、营业利润及归母净利均有所增长,为高管薪酬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业绩支撑。2024年,贝壳净收入达到934.6亿元,同比增长20.16%,尽管净利润同比下滑30.91%,但公司整体收入规模的增长,使其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高管的高额薪酬支出。
贝壳声称,高管的高薪主要源于期权的兑现。2023年,公司的股权激励支出占净利润的47%。然而,这一做法也引发了质疑,有人认为这是将股东的钱装入自己口袋,与恒大爆雷前高管集体套现的做法相似。
贝壳的业绩近年来经历了起伏。从成本角度看,2024年营业成本同比增加25.8%至705亿元,其中房屋租赁服务成本暴涨121%,外部分佣及内部薪酬成本均增长超11%,成本的激增对利润造成了侵蚀。从业务结构方面看,2022年至2023年新房市场处于调整期,2024年新房交易额同比下降3.3%。但存量房业务在2024年表现较好,存量房GTV达22465亿元,同比增长10.8%。非房产业务如房屋租赁服务和家装家居业务也发展迅速。然而,在业务转型和拓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对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尽管如此,贝壳在房产中介行业中的地位依然稳固。公司手握全国约50%的二手房交易量,2024年总交易额达到3.34万亿。二手房国内市占率为28.6%,一线城市超40%,新房渠道渗透率为9.7%。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贝壳依然保持了庞大的业务体量。
贝壳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ACN合作网络。这一模式在左晖时代得以建立,通过将整个服务链条细化,设置多个角色,并根据经纪人在各个环节的贡献率进行分佣,实现了分佣机制的均等化,推动了跨店成交分成,提升了服务品质。然而,随着彭永东的接任和ACN合作网络的进一步拓展,这一模式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贝壳在佣金收取方面的决策备受诟病,尤其是在二手房交易中,佣金比例较高且灵活性不足。门店每月还需缴纳平台使用费,给经纪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尽管如此,贝壳旗下的链家依然以诱人的条件在招聘经纪人。无责任底薪5000~6000元,加上最高可达72%的提成和月度奖金,使得链家的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正是靠着这些经纪人雄兵,贝壳在房地产行业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贝壳在房地产中介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争议和挑战。其高管薪酬、业绩表现、市场地位以及业务模式等方面都值得业界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贝壳需要在追求商业利益与保障各方权益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