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领域内围绕高考作文预测的讨论再度升温,其中,“留白之道,智慧人生”一题备受瞩目。
该题目源自红学家王蒙对《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吟》的评价。王蒙指出,尽管葬花诗中的每一句都感人至深,但全诗过于密集,反而失去了应有的韵味。这一评价不仅适用于诗词创作,也引发了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人生若一味追求极致的充实与完美,或许反而会错失许多美好。
对此,教育专家表示,这一题目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追求名利与成功,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正如苏轼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就充满变数,追求完美是不现实的。
现实中,不少人为了追求完美,不惜牺牲健康、家庭与友情。他们日夜奋斗,却忘记了生活的本质。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让人身心俱疲,还可能导致生命的提前终结。因此,给人生“留白”,适度放松,享受生活的乐趣,显得尤为重要。
以苏轼和蒲松龄为例,他们都没有沉迷于功名利禄,而是选择给自己的人生留出空白。苏轼在仕途不顺时,转而寄情山水,享受自然之美;蒲松龄则在科举失利后,投身于文学创作,留下了《聊斋志异》这部传世佳作。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给人生留白,并非放弃追求,而是懂得适时调整心态,量力而行。
留白之道,不仅体现在人生追求上,还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饮食、饮酒、人际交往等,都需要适度留白。不过度饮食,不贪杯,与人交往保持适当距离,言语行为有分寸,这些都是留白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正如国画中的留白,虽看似空无一物,却能激发无限遐想;音乐中的留白,让无声之处更显韵味。人生中的留白,则是张弛有度的智慧。它让我们在忙碌与紧张之余,仍能品味生活的美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留白之道,智慧人生”这一高考作文题目,不仅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察,更是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愿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汲取智慧,学会给人生留白,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