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教育界迎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联合行动,剑桥国际考试局(CIE)、爱德思(Edexcel)、牛津国际考试局(AQA)及国际文凭组织(IBO)这四大权威考试机构,共同就维护考试诚信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
这一举措的背景,源于近年来国际考试中频发的作弊事件,特别是去年,多起严重作弊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IB(国际文凭课程)的“跨时区作弊”现象尤为引人注目。作弊者利用IB全球统一考试且存在时差的特点,在亚太区考试进行时,将试题泄露给欧洲等已结束考试的考生。尽管IBO事后否认大规模作弊存在,但这一事件仍促使IBO从2024年11月起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调整监考时间、修改部分学校的考试开始时间,以及每次考试后清除设备内存等。
相比之下,AP(美国大学预修课程)的作弊事件则更加恶劣。去年考前,网络上公然贩卖真题,甚至在某些考点外,有机构打出“AP考前秘题班,不中不收费”的广告。College Board对此采取了严厉措施,取消了涉及经济、微积分、心理学等多个热门学科的成绩,但这一举措也不免让部分无辜考生受到牵连。
A-Level考试同样长期面临泄题风险。由于A-Level有多个考试局,且每年考试机会频繁,泄题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本次联合声明的发起者们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剑桥CIE和爱德思考试局均宣布将在中国区使用独立试卷,并根据地区教育特点适当调整内容,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IBO也在3月份更新了其学术诚信手册,明确规定考试结束后24小时内不得讨论IB考试题目,以尊重尚未完成考试的学生。这一举措旨在从源头上遏制作弊行为的发生。
面对国际考场的“猫鼠游戏”,四大考试机构的联合行动无疑为维护考试诚信树立了新的标杆。然而,更根本的解决之道或许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让考生的能力与野心相匹配。毕竟,在标化成绩日益膨胀的今天,只有真正扎实的学术功底才能支撑起长远的学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