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在教育创新之路上持续探索,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典范。该集团通过深度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提升了家庭与社会的参与度,共同为构建教育强国愿景贡献力量。
为了深化协同育人的共识,李沧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首先从目标联手上下功夫。学校联合家庭与社会各界,共同商讨并制定了一系列协同育人的政策与规章制度,明确了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形成了长效机制。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评价体系,确保协同育人的目标清晰、责任明确。
在理念共融方面,学校、家庭与社会三大教育主体形成了内容同向、要素共融的理念共同体。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校家社三方的意见与建议,形成了“励志追梦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不仅激励着学生追求个人梦想,更引导着三方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为了强化价值认同,学校还创新了交流载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宽沟通渠道。通过“校长直播间”等形式,学校向家庭和社会介绍教育成果,吸引了大量观众在线互动与关注。同时,学校还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凝聚共识。
在资源整合方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引导家庭和社会结合学校需求集聚优势资源,实现协作共赢。学校与多家科技公司合作,引入了先进的人工智能设备用于学生体质检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动力,还促进了产品的优化升级。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全民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家庭和社会各界朋友走进校园,提升个人素养。
为了提升育人水平,学校还注重内部挖潜,发挥家庭和社会教育领航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分享会、共读手册等方式,学校打磨出了新的育人样态,并创立了由学校教师、家长职业高能团和社会专家智囊团组成的“三大讲习团”,共同研发了多门协同育人课程。
在优化发展路径方面,学校构建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阵地群”,拓宽了校内外的协同育人场域。学校在校内打造了红色励志长廊,班班都有红色责任田,人人都是小红星讲解员。在校外,学校整合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书屋等资源,打造了“15分钟育人圈”,并与多家校外实践基地签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学校还完善了育人课程,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的新时代接班人为目标,融入了更多生活技能和社会实践内容。学校还组织了丰富的育人活动,如开放式“追梦小舞台”、研学活动等,鼓励学生校家社三方协同参与,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