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的一档热门播客节目中,前索尼互动娱乐CEO肖恩·莱登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言论,对当前游戏主机与PC之间的竞争格局提出了独到见解。
肖恩直言不讳地表示,所谓的“主机大战”已经成为过去式,真正的胜利者并非某一款特定的主机,而是PC平台。他指出,如今的主机和PC在核心架构上已高度相似,性能上的差异微乎其微,以至于这种差距几乎难以被普通用户察觉。
在节目中,肖恩与主持人Greg Posner以及国际数据公司IDC研究员Lewis Ward一同探讨了当前游戏市场的现状。他提到,微软的Xbox Series X|S和索尼的PS5,在技术层面与PC越来越接近,即便是任天堂这样一直走差异化路线的厂商,其新一代Switch也不过是一台“游戏数量较少的Steam Deck”而已。硬件性能的提升已变得不再显著,肖恩甚至用“只有狗才能分辨出来”的夸张说法来形容这种微小的差异。
肖恩的观点并非无的放矢。根据投资公司Epyllion发布的最新报告,自2021年以来,主机游戏的收入增长已经陷入停滞。截至2024年年底,PS5与Xbox Series系列的全球总销量相比上一代同期减少了近700万台。相比之下,PC平台则呈现出逆势增长的趋势,自2021年起,PC游戏收入上涨了20%,整体规模已经超过了主机平台。
面对这一现状,肖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希望游戏主机能够像家用电视一样普及,那么仅靠索尼、微软、任天堂这三家厂商是远远不够的。他主张建立一种类似于Blu-ray或CD的“通用游戏格式”,由玩家来制定标准,厂商则可以自由生产硬件和内容。这样一来,游戏将不再局限于特定的主机平台,用户也无需在PS5、Xbox、Switch之间做出选择,只需一台支持通用格式的设备,就能畅玩所有游戏。
肖恩承认,这只是一个“理想化的未来愿景”。但他强调,当前的游戏市场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硬件性能比拼,而是生态系统和内容竞争的再洗牌。随着设备间性能差异的日益缩小,真正决定玩家体验的,不再是GPU规格或分辨率参数,而是平台生态的开放程度以及能够承载的开发者创意的多少。这也是在主机游戏市场逐渐式微的背景下,PC平台能够持续扩张的重要原因。
肖恩的这番言论不禁让人联想到多年前日本动画导演庵野秀明曾发出的“业界药丸论”。当时,日本动画界面临着薪酬低下、工作强度极高的困境,大量动画师选择离开这个行业。庵野秀明在目睹了动画业界的困境后,提出了这一著名的预言。然而,事实证明,这一预言并未成真。近年来,日本动画产业在压力中实现了重构与反弹,在全球流媒体平台的热度持续上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待遇也得到了逐步改善。
如今,游戏主机行业也正面临着与日本动画行业类似的挑战:平台结构僵化、人才断层、内容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PC平台生态愈发开放,跨平台发行、云游戏、Windows掌机等新产品不断涌现,进一步动摇了主机游戏的市场根基。主机游戏能否像动画行业一样实现重构和反弹,目前尚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主机游戏已经无法再依靠单纯的硬件迭代来维持其市场地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