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田野上,如何以“退步”之姿,引领“秧苗”前行?

   时间:2025-04-14 10:02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田野上,一位教师的成长之路,往往充满了对“进步”与“退步”的深刻反思。安徽省临泉县皖北经济技术学校的张飞老师,用他十年的教育经历,为我们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教育智慧。

十年前,张飞老师初登讲台,满腔热血,渴望通过不断的比较与竞争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追求升学率、考核名次,热衷于各类比赛,仿佛教育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这些外在的荣誉与成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方式,虽然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却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十年后,张飞老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意识到,教育应该是一场心灵的觉醒,是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他学会了做一名“退步”的教师,不再过分执着于外在的荣誉与成就,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教育的思考与研究之中。

在职称晋级的问题上,张飞老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职称虽然重要,但绝不能成为束缚教师专业成长的枷锁。他鼓励教师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我提升与专业成长上,而不是仅仅为了职称而忙碌。因为,真正的教育价值,并不在于职称的高低,而在于教师是否具备真才实学、专业能力和教育情怀。

同样,对于考核与比赛,张飞老师也持有理性的态度。他认为,这些活动虽然可以锻炼教师的技能,但绝不能成为教育的全部。真正的教育,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他鼓励教师们多读书、多写作,通过不断的读书与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思想深度。

在张飞老师看来,教育是一项关乎生命和未来的事业,需要的是一群不计个人得失的理想主义者。他警告说,如果教育被功利主义所侵蚀,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损害了社会的未来。

因此,张飞老师呼吁教师们要敢于向功利主义说“不”,要做教育的理想主义者,更要做理想主义的行动者。他强调,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社会精英或“人上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张飞老师的教育实践中,他始终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他不再过分追求外在的荣誉与成就,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关爱与教育之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教育智慧,也为其他教师树立了榜样。

正如唐诗所言:“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张飞老师用他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当我们不再过分执着于外在的荣誉与成就,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教育的思考与研究之中时,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教育的真谛,也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