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重要通知,针对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展开严厉整治,并公布了河北、江苏、河南等地的典型案例。
据悉,此次整治行动主要针对中小学在校时间过长、节假日违规补课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损害了教育的整体形象,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稳定风险。教育部强调,各地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确保学生的合法休息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各地要深刻吸取被查处学校的教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严格管理,将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时间作为“底线”,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常态化、持续性排查整治;三是严肃追责,对于查处不力、敷衍塞责的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将在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降档扣分处理,对违规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将依法依规予以处分。
教育部还特别指出,河北、江苏、河南等地在治理违规办学行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这些地区坚决贯彻中央要求,立场鲜明、态度坚决、举措有力,有效遏制了违规办学行为。
在具体案例中,河北省教育厅对保定市高碑店第一中学进行了全省通报批评,并取消了其三年内省级评优评先资格;江苏省教育厅对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等四所学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处理;河南省教育厅则对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等三所学校进行了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免职处理。
为了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还统一公布了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这一举措旨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共同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