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力推AI人本主义,东方科技界探索AI服务人类新路径

   时间:2025-04-12 17:14 来源:天脉网作者:陆辰风

近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一番言论,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为人工智能(AI)的发展打上了一抹独特的东方色彩。

马云在杭州的一次活动中强调,高科技的价值不仅在于探索未知,更在于服务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他指出,科技人员的使命并非让AI取代人类,而是要让AI更好地理解人类,从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马云提出的概念,被形象地称为“AI人本主义”,与西方盛行的“技术至上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马云进一步阐述道,人们不应追求让机器变得像人一样,而应致力于让机器理解人类,模仿人类的思考方式,并承担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这一观点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不谋而合,李彦宏也曾多次表示,机器无需变成人类,也没有必要追求人形。

事实上,阿里巴巴集团早在今年2月就宣布了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这一投资规模创下了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纪录。这一举措无疑为马云的“AI人本主义”理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与此同时,西方的科技界则呈现出不同的景象。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如马斯克、扎克伯格和谷歌,都在积极投入AI领域的研发,但他们的侧重点和理念却各不相同。马斯克在警告AI危险的同时,仍在大力研发人形机器人;扎克伯格则更注重AI的商业实用性,试图通过AI降低广告成本;而谷歌则陷入了算力军备竞赛的漩涡。

相比之下,中国科技界则更加注重AI的普惠应用。李彦宏提出了“AI智能体革命”的概念,强调通过大模型API调用赋能各行各业;腾讯则致力于提高AI和云服务的效率,预计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超过千亿元。这些举措都体现了中国科技界对AI人本主义的践行和探索。

马云提出的“AI人本主义”,不仅是对技术异化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中国儒家文化的一种传承。他要求AI“像人类一样思考”,但“不取代人类”,这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而西方AI则更多地植根于自由主义传统,马斯克甚至认为过度监管是科技进步的最大障碍。

东西方在AI发展理念上的这种差异,将深刻影响全球AI产业的未来走向。或许,AI竞争的终极战场并不在于算力或模型本身,而在于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人类尊严,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