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自2025年春节档登陆院线后,尽管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和导演徐克的执导,但最终仅收获了6.23亿元的票房成绩,在香港更是仅获60.4万元票房,表现远低于预期。
4月11日,该片转战各大正版视频平台上线,然而,其口碑并未因平台转换而有所好转。上映次日,豆瓣短评区涌现大量负面评价,几乎全为影迷对该片的差评,即便是少数四星或五星评价,也多为讽刺意味。
这一现象反映出,《射雕英雄传》在院线期间已耗尽了其好评潜力,粉丝群体对于该片的正面评价已提前释放完毕,后续可能面临的将是更多一星或两星的差评,豆瓣评分或将持续下滑。
影片票房与口碑的双重失利,首要原因归咎于影片自身质量。主演肖战及其粉丝的某些行为也对影片票房产生了负面影响。肖战粉丝的大力营销与应援,引发了路人影迷的不满,导致部分潜在观众选择避而远之。
类似情况也曾在张艺谋执导的《第二十条》中出现,该片因配角赵丽颖的粉丝大规模应援,同样导致路人影迷产生抵触情绪。好在《第二十条》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让真正的主角回归主位,最终保障了票房增长。
相比之下,《射雕英雄传》则深陷粉丝电影的泥潭,忽略了路人影迷的重要性。对于商业大片而言,路人影迷群体才是票房的主力军,粉丝数量虽多,但在院线电影中能实际动员的有限。流量明星因粉丝过度应援而劝退路人影迷的现象,已成为大片中的负面因素。
冯小刚导演与流量明星赵丽颖合作的《向阳·花》同样遭遇了票房滑铁卢,截至目前分账票房仅为1.08亿元。这一连串的例子表明,商业大片若过度依赖流量明星,最终可能只能收割粉丝,而失去更广阔的路人市场。
对于有追求的明星而言,或许更应注重影片的质量而非单纯追求大片的热度。一些青年明星选择拍摄文艺气息浓郁的电影,凭借质量优势赢得粉丝与路人影迷的双重认可。当流量与质量相结合时,才能真正赢得观众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