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市场经历清明长假后的剧烈震荡中,4月7日尤为引人注目,恒生指数单日暴跌3021点,创下了自1964年以来的最大单日点数跌幅,这一动荡不仅震撼了亚洲市场,也在全球股市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就在这场“黑色星期一”风暴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实)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据港交所最新股权披露,从4月7日至9日,李嘉诚基金会连续三日增持长实股份,涉及资金接近1亿港元。
李嘉诚基金会,这一成立于1980年的慈善机构,其足迹遍布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捐助总额超过300亿港元,其中超过八成投入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和港口交易风波后,李嘉诚基金会于4月3日与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淡马锡旗下的信托基金会共同宣布,将一项名为Histotripsy的肿瘤临床试验引入新加坡,这也是李嘉诚近期的首次公开露面。
具体来看,李嘉诚基金会在4月7日至9日的三个交易日内,分别以29.8141元、29.3062元及28.4556元的平均购入价,增持了约115万股、176.2万股及45万股长实股份,合计增持约336.2万股,涉及资金约9872.87万元。增持后,李嘉诚基金会的持股比率由48.67%升至48.76%,增加了0.09个百分点;而长实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李泽钜的持股比率也相应由48.75%增至48.84%。
尽管李嘉诚基金会的增持行动在一定程度上为长实股价提供了支撑,但长实在4月11日的股价仍收报29.25元,下跌0.3元或约1%,全日成交金额约2.7亿元。回顾整个星期,长实股价累计下跌7%。
长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1年,当时李嘉诚创办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次年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在1972年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长实逐渐成为和记黄埔的最大股东,并持有48.95%的股权。和记黄埔主要从事港口及有关业务、制造业等五项核心业务。
近年来,长实在李嘉诚的领导下进行了被称为“世纪重组”的重大变革,其中就包括近日因出售港口而引发巨大争议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长和)系重组。此次重组涉及长实“变身”为长和,其步骤复杂而精细,最终实现了长和控制长实原有资产基础和业务的目标,并将注册地从中国香港特区转到开曼群岛。
目前,长实的主要经营业务包括物业、投资物业、酒店及服务套房,以及基建及实用资产业务等。这些业务不仅为长实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成为了李嘉诚在全球进行资产收购的主要平台。根据长实今年3月公布的业绩资料,其多项投资收购提升了环球经常收入,尽管2024年长实投资物业重估前溢利同比下降16.6%,但长实仍在积极寻找具有持续回报和结构性高流动性的投资项目,以进一步巩固其财务状况、资产质素及溢利水平。
长实主席李泽钜在业绩公布时表示,尽管面临国际地缘政局与经济持续不明朗的挑战,长实的业务仍保持稳健。在2024年进行了多项投资与收购后,长实的多元化环球经常性收入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长实还在年内斥资超过15亿元回购了超过4890万股股份,这充分体现了长实对业务长远发展前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