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后工作的重启,一股AI应用热潮在职场悄然兴起。小茶(化名),一名普通职场人,在新年开工第一天就参加了由领导组织的全员大会,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全员学习使用DeepSeek,旨在通过AI技术实现降本增效。不久后,领导在工作群中分享了一张其他公司内部沟通群的截图,透露某公司计划大幅裁员,仅保留掌握AI技能的员工。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AI使用体验,有人担忧AI可能带来的裁员危机,也有人在使用后嗤之以鼻,坚信“人工智障”无法取代人类的智慧。
互联网巨头们同样紧跟潮流。据相关报道,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已明确要求在所有业务中全面实现“AI化”,并将2025年的绩效评估与如何利用AI促进业务增长挂钩。美团CEO王兴也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美团的人工智能战略将首先从日常工作应用入手。一位美团内部员工透露,目前公司内部AI学习氛围浓厚,社区组织公开分享会,员工间自发交流AI使用技巧,但尚未形成制度化。
那么,作为技术前沿的AI,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表现如何?是否真的能够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与AI共事的普通员工又有何感受?我们采访了三位来自不同行业、做着截然不同工作的受访者,他们接触AI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AI落地经验。
某公关公司工作了8年的PR表示,AI的引入让她过去两年的工作变得相对轻松。原本需要一周时间完成的方案,现在三天就能搞定,但她仍选择一周后再提交,利用剩余时间研究AI。她认为,尽管AI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工作量和工作要求也随之提升,而工资并未因此增加。她指出,DeepSeek等AI工具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高幻觉率、知识性错误等问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检查纠正。尽管如此,AI仍让她看到了成为“超级个体”的可能,她计划未来离职创办个人工作室。
一位在金融科技公司担任学习发展经理的职场老将分享了她的AI使用心得。她从2023年初开始使用AI,最初是因为公司业务涉及多语种翻译,AI有效降低了翻译成本。AI还提升了她的文案能力,GPT-4生成的文案几乎可以直接使用。她不仅在工作场景中与AI协作,还将AI融入日常生活,如提醒喝水、汇总日记、推荐穿搭等。她甚至搭建了一个由多个AI小助理组成的“团队”,每个小助理根据特长分工合作。
一位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则讲述了他在编程中使用AI的经历。他表示,AI能够帮助他快速生成代码、发现问题并提供技术方案。特别是在写每周工作总结时,AI能够梳理内容,使其条理清晰。然而,他也指出,AI在处理复杂、涉及公司内部上下文的任务时,帮助有限。他认为,AI正在拉高从业人员的素养要求,加剧了职场焦虑。为了应对这种焦虑,他正在学习与大模型相关的推理框架知识,以更好地利用AI。
在这场AI浪潮中,有人看到了效率的提升,有人感受到了焦虑与挑战。但无论如何,AI已成为职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逐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