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对英伟达H20芯片对华出口限制的放宽,引发了业界对于外部算力供给稳定性的再次关注。随着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对算力需求的激增,中国企业面临高价采购“阉割版”英伟达芯片的困境,稳定且充足的算力供应已成为确保业务连续性的核心挑战。
4月10日,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与华为云生态大会2025同日召开,聚焦算力发展,成为行业焦点。
在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指出,数智化引领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新基础设施和基础能源,人工智能成为新生产工具。他预测,未来三年内,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增长超过2.5倍,年均复合增速接近40%,且推理算力的需求将超过训练算力,到2028年,推理算力规模将超越训练算力。
杨杰强调,中国移动将建设超大规模“算力工厂”,推动智算中心扩容,并开展前瞻研究。他提到,由于国产芯片制造工艺的限制,单卡算力尚不能与英伟达比肩,但大模型的快速迭代正促使计算系统发生结构性变化,系统算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中国企业通过架构性创新,探索自主计算产业发展道路提供了契机。
在同日举行的华为云生态大会上,华为云CEO张平安宣布了AI基础设施架构的重大突破,推出了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并宣布已在芜湖数据中心规模上线。据透露,该超节点在规模、性能和可靠性上全面超越了英伟达的NVL72系统,实现了AI算力资源从服务器级供给到矩阵级供给的转变。这一创新架构使得大模型训练作业能稳定运行40天,互联带宽断点恢复时间缩短至10秒级别。
张平安表示,华为云致力于成为行业数字化的“云底座”和“使能器”,依托昇腾AI云服务推动AI在各行业的快速开发与应用。他强调,华为云将专注于行业AI,帮助客户打造专属大模型,而不直接面向C端发布大模型应用。
在技术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竞争备受瞩目。斯坦福大学最新的AI指数报告显示,中美顶级AI模型的性能差距已大幅缩小至0.3%,中国模型正快速追赶美国的领先地位。同时,大模型的性能差异也在逐渐缩小,TOP1和TOP10模型之间的差距从2024年的12%锐减至当前的5%。
在4月9日的阿里云AI势能大会上,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刘伟光指出,2025年AI应用的爆发速度超乎想象,应推动基础模型、推理服务和开发工具的全速演变,为AI应用加速。他提到,过去一年,阿里云大语言模型API的调用量增长了近100倍,AI正与多个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路径。
然而,刘伟光也承认,要让快速演进的AI技术赋能各行各业,中国企业仍需携手合作。张平安同样表示,在AI时代,需要整个生态的合力,包括AI算力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大模型提供商等,以开放的心态互相支持,共同加速迎接AI时代,享受AI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