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浪潮推动中国资产价值重塑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引发了全球对中国科技创新实力的重新审视。这些前沿科技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创新潜力,更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2025年初,国内外投资机构纷纷提出“中国科技七巨头”的概念,与美股市场的七大科技巨头相呼应,彰显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这一趋势并非突如其来,早在2024年8月,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便与中国六大金融机构签署了500亿美元的战略协议,聚焦于科技与新能源领域,预示着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度认可。随着恒生指数系列在2025年3月27日推出恒生科指10强指数和恒生中国科技10强精选指数,市场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科技指数的巨大估值潜力。
中国科技创新的背后,是持续且大规模的研发投入。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3.6万亿元,同比增长8.3%,财政科技支出则达到1.15万亿元,同比增长5.7%。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同样令人瞩目,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与AI基础设施,腾讯则在人工智能领域累计投入超过3400亿元,这些投入正逐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经济正经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深刻转型,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AI大模型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不仅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显著的业绩提升。例如,一款搭载AI技术的智能眼镜,通过“云+端”模型实现了高响应、低延迟的多模态交互体验,广泛应用于旅游、会议、日常生活等多个场景。
中国的科技创新力量不仅吸引了国内资本,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关注。日本证券公司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千原靖弘表示,中国科技企业的最新成就通过各类视频在日本投资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推动他们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价值。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2月,日本国内销售的开放式基金中,投资回报前十名全部为中国股票基金,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吸引力。
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和投资人也纷纷点赞中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认为,中国在芯片与机器系统融合方面遥遥领先,围绕技术的应用与落地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美国赛富时公司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则称赞中国以惊人速度推出新一代电动和机器人汽车,在机器人时代表现出色。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余向荣指出,中国科创领域的突破层出不穷,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兴趣显著增加。
从资本市场到产业端,科技创新正引领一场价值重估的浪潮。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如减税降费、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支持资金等,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研发投入已从成本项转变为估值模型中的核心变量,为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科创企业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