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新生态:拼多多如何引领就业二次浪潮?

   时间:2025-04-09 13:52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随着季节的更迭,就业话题再次成为社交媒体热议的焦点。与往年不同,今年在DeepSeek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人们开始普遍担忧AI大模型对就业岗位的潜在冲击。然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职业替代的忧虑,还有新的就业机会的涌现。

中国社科院大学发布的《电商生态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促进研究报告》指出,拼多多通过商家端、仓配物流端、平台员工以及间接就业等多个维度,已在国内累计激发就业岗位5532.1万个。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在拼多多平台上实现就业和创业梦想的真实故事。

在山西临汾隰县,刘志军曾是北漂青年,如今他已成为当地知名的“新农人”。2009年,大专毕业后他前往北京从事汽车组装工作,但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他决定返乡种水果。2018年,一场冻害天气毁掉了他的苹果收成,迫使他再次北漂做物流快递员。然而,这段经历让他萌生了在网上销售水果的想法。回到隰县后,他开始种植玉露香梨,并通过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销售。如今,刘志军的店铺日均销量接近200单,单品SKU登上了拼多多百亿补贴梨畅销榜,2024年产季的玉露香梨总销量超过200万斤。

刘志军的成功并非个例。拼多多推出的“新农人培育计划”已培养出10万多名像他这样的返乡创业者,他们经营起品牌店铺、社区团购、直播等多元化生态,不仅让农产品焕发新生机,还带动了数百万乃至千万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江苏东海县,张达的故事同样令人振奋。他高中毕业后前往北京做水晶生意,但并未取得成功。回到家乡后,他听说有人在拼多多上卖穿戴甲且生意兴隆,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了第一家店铺。2019年3月开业的店铺,在当年10月穿戴甲日订单量就飙涨至三四千单。张达的创业故事激励了越来越多当地人加入拼多多,东海穿戴甲从业人数达到5万多人,年产量超过1亿副,年销售额近30亿元。这一产业还带动了当地村镇的宝妈群体就业,她们通过制作穿戴甲实现了月收入过万。

除了上游商家,拼多多在“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也激活了大量新岗位。1998年出生的刘莹莹曾是游戏代打主播,后因行业变化和健康问题转行。在房东的建议下,她成为了一名多多买菜团长。通过深入了解老人需求并提供周到服务,她的团点日订单量达到了400-700单,月收入超过1万元。在西安市区的刘阿姨则将自己的小卖部设为多多买菜自提点,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小卖部的生意。

拼多多的生态创新不仅体现在农产品和穿戴甲行业,还渗透到了社区团购领域。多多买菜拥有200多万个密集的驿站自提点,这些夫妻店或小摊位不仅解决了生鲜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还以社区“毛细血管”就业的方式创造了新的就业潮流。

这些故事展示了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积极互动。拼多多通过创新打通商业链路,降低创业和经营成本,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岗位和机会。这不仅是对AI焦虑的有力回应,更是对创新与就业相辅相成的生动诠释。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