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宠饲养热潮引发关注,专家提醒潜在风险
近年来,一股饲养异宠的风潮悄然兴起,从蜥蜴到刺猬,再到玉米蛇,这些非传统宠物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新宠。然而,这股热潮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高度关注。
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首席专家周晓农指出,小众宠物如蜥蜴、水豚等存在健康和法律风险。他建议消费者应合法购买,并做好检疫和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对于家中有婴幼儿、孕妇或高龄老人的家庭,应谨慎考虑是否饲养宠物。
饲养异宠的热潮并非空穴来风。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有约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人民币,且以“95后”为主要消费群体。这一趋势不仅带动了市场消费,还为科普馆、咖啡厅等场所集聚了人气。
在湖州的一家异宠馆内,各种爬宠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选购。店主表示,爬宠是异宠中较为受欢迎的一类,主要客群为女性和上班族。随着夜幕降临,店里的生意愈发火爆,线上线下的订单络绎不绝。
然而,饲养异宠并非易事。相比传统宠物,异宠的饲养环境要求更高,且需要主人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由于异宠大多保留了一定的野外生存习性,因此饲养者需要在食料、造景、温湿度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模拟野外栖息环境。
异宠的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相比宠物医院,异宠医院的覆盖度较低,且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这导致许多异宠在生病时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增加了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一位异宠医院的院长表示,许多异宠的医治目前主要以临床经验为准,参考一些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治疗。由于代谢较快,患病的异宠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或被遗弃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更值得关注的是,异宠交易背后存在的监管缺失问题。由于异宠交易主要通过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内向性,导致在交易、防疫、运输等方面存在诸多监管漏洞。例如,尽管相关法规明确禁止寄递活体动物,但仍有异宠卖家通过快递公司运输。
专家指出,饲养异宠不仅关乎个人爱好,更关乎生态、生物、卫生等公共安全。由于许多小众宠物原本是野生动物,因此可能传播某些疾病。预防这些疾病需要合法购买、检疫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努力。
随着饲养异宠的热潮持续升温,规范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专门的宠物法规,以规范异宠饲养行为,构建科学化市场监管体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