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的蔬菜——莴苣,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据宋代陶谷所著《清异录》记载,莴苣因曾以千金之价自呙国传入,而被誉为“千金菜”。尽管呙国的具体身份至今仍是未解之谜,但这并不妨碍莴苣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宋代文人陆游在其诗作《新蔬诗》中提及莴苣与黄瓜的搭配,展现了古人对莴苣的喜爱。而在另一部古籍《学圃余蔬》中,则详细描述了莴苣在京口的盛行,以及当地人对其独特的腌制方法。莴苣主要分为叶用莴苣(生菜)和茎用莴苣(莴笋)两种,而历史上所记载的“千金菜”,更偏向于口感清脆的茎用莴苣。
春天,作为应季蔬菜之一的莴笋,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保健佳品。其钾离子含量是钠盐含量的27倍,适量食用有助于调节体内盐分平衡,缓解春季的燥热。除了凉拌、清炒、褒汤、炖肉等传统做法,腌制莴笋也是不少家庭的选择,将这份清脆留至秋冬,成为餐桌上的又一美味。
在选择莴笋时,消费者往往关注其新鲜度和口感。短粗条顺、不弯曲的外形,摸起来较硬的质地,叶子包裹紧密且颜色发青的莴笋,通常是更鲜嫩的选择。避免选择抽薹、老叶多或表面有黄斑的莴笋,以确保最佳口感。
莴笋不仅美味,更富含多种营养成分。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等常见营养素,莴笋还含有乳酸、莴苣素等多种有益成分。莴笋叶中的维生素B、C及膳食纤维素含量远高于茎部,因此,在食用时不妨保留鲜嫩完好的叶子。
莴笋的烹饪方法多样,可凉拌、炒制、炖肉、腌渍等。其独特的清新口感,有助于刺激消化、增进食欲。在烹饪过程中,尽量减少烹饪时间,以保留莴笋的鲜嫩口感和营养成分。调味时,以少盐少味为佳,正如清代袁枚所言:“淡为贵,咸则味恶矣”。
以下推荐三款简单易学的莴笋家常做法:炝拌莴笋丝、清炒莴笋叶和腌莴笋。炝拌莴笋丝口感清爽,搭配紫甘蓝丝和蒜末,再淋上热油,香气四溢;清炒莴笋叶则保留了叶子的鲜嫩口感,简单调味即可;腌莴笋则是一道下饭小菜,将莴笋段腌制入味,再淋上高度白酒,放入冰箱冷藏,随吃随取,清脆爽口。
莴笋不仅美味营养,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对其赞不绝口,无论是张爱玲笔下的莴笋圆子,还是京剧大师梅兰芳钟爱的酱莴笋,都展现了莴笋在饮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如今,莴笋已成为家庭餐桌上的常客,其多样的烹饪方法和营养价值,让这道古老的美味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