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启动港股IPO计划,引发市场热议
近日,消费电子玻璃领域的巨头蓝思科技正式宣布了其港股IPO计划,目标募集资金规模在10至15亿美元之间。这一举动距离公司2015年在A股上市,并助力创始人周群飞成为中国女首富已过去整整十年。周群飞从一名辍学打工妹到掌舵千亿帝国的传奇故事,与当前市场上对其“过度融资”的质疑声音形成了鲜明对比。
周群飞的创业历程堪称中国制造业的励志典范。1985年,年仅15岁的她怀揣梦想南下深圳,在澳亚光学工厂从最基础的切割玻璃工作做起。通过不懈努力和自学,她掌握了丝网印刷技术和会计知识,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摩托罗拉V3手机的推出成为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她带领团队成功攻克特种玻璃技术,赢得了V3手机的订单,从此在业界崭露头角。2006年,蓝思科技与苹果公司联合研发的首代iPhone玻璃屏幕,更是让公司一举成为“果链龙头”。
技术始终是蓝思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从手表玻璃到折叠屏,再到AR眼镜,蓝思科技不断推陈出新,展现了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强大创新实力。然而,随着公司对苹果依赖度的加深,风险也随之而来。近年来,苹果对蓝思科技的营收贡献度持续攀升,2022年甚至达到了70%以上。这种高度依赖使得公司在面对iPhone销量波动时显得尤为脆弱。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蓝思科技开始实施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如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的玻璃盖板订单就标志着蓝思科技在安卓阵营的突破。另一方面,公司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和泛物联网等新领域,试图摆脱对苹果的过度依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蓝思科技的车载玻璃业务取得了显著增长,2024年收入突破85亿元。然而,这一领域的毛利率却远低于消费电子业务,且面临着来自传统巨头的激烈竞争。
尽管蓝思科技在多元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新兴业务的营收贡献尚不足20%。与此同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行为也引发了广泛争议。2021年,蓝思科技在A股市场的150亿定增创下了创业板纪录,但截至2025年3月,仍有40亿元资金未使用。此次港股IPO计划的公布,再次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和质疑。市场普遍认为,公司在拥有充足现金流和货币资金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大规模融资,存在“重复融资”的嫌疑。
蓝思科技在战略清晰度方面也备受拷问。一方面,公司宣称要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另一方面却又持续加码果链相关产能。港股募资说明书中提到的“全球化布局”与现实情况存在明显反差。越南工厂仅占公司现有产能的12%,这与全球化布局的表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些疑虑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不确定性。
站在港股IPO的十字路口,蓝思科技和创始人周群飞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股东回报?如何摆脱“果链企业”的估值枷锁?新业务何时能成为公司增长的新引擎?这些问题都需要周群飞和蓝思科技给出明确的答案。市场将密切关注公司的后续动向,以检验其“玻璃王国”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