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时节,成都迎来了第12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的圆满落幕,这股春风不仅吹暖了蓉城,更吹动了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蓬勃发展。
大会期间,各项活动精彩纷呈,40余场论坛、研讨会及交流活动接连上演,42场签约和产业推介活动紧随其后。逾万名嘉宾踊跃参会,近500名嘉宾登台演讲,分享真知灼见。参会机构总数超过4700家,30余家企业展示了170项前沿技术、视听产品和精品内容,彰显出中国网络视听行业的繁荣景象。
网络视听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数字空气”。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到10.91亿人,同比增长1722万人,网民使用率达98.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突破10.40亿,连续六年稳居网络视听应用细分领域首位;微短剧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应用使用时长已追平即时通讯。
与此同时,长视频的回暖和大屏用户规模的扩大也为行业带来了新气象。去年底,中国长视频用户规模上涨至7.52亿,创2018年以来新高。电视“套娃”收费与操作复杂问题的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直播频道用户月均活跃率上涨9.6%。湖南卫视“大芒剧场”、东方卫视“品质东方·微剧场”等大屏微短剧剧场的收视时长和用户规模均大幅增长,显示出“大屏+微短剧”正在成为新流量承接地。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网络视听内容生态。去年,AI已成为网络视听大会的热词,今年,AIGC的实际落地与效能提升成为关注的焦点。借助AI大模型,平台能够迅速完成微短剧的翻译,实现多语种、多地区同步上线。AI在影视翻译上的成本仅为人工的1/15,速度却提升了10倍。AI在音乐音效生成、影视作品评估等方面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在内容创作方面,网络视听行业呈现出向上向善的良好态势。2024年,网络剧、综艺、电影、动漫、微短剧等各类型作品高达4363部,同比增长16.22%。其中,《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等网络剧,《特级英雄黄继光》《浴血无名·奔袭》等网络电影,以及《中国奇谭》《声生不息·宝岛季》等网络动画片和网络综艺节目,均获得了广泛好评。
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之路离不开思想深度、情感浓度和文化厚度。越来越多的微短剧聚焦普通人的生活,以精良质感和细腻情感引发观众共鸣。同时,微短剧还与其他领域或行业相结合,形成新的应用场景、商业模式和经济业态,为文旅、普法、科普等主题注入了新动能。
网络视听的经济价值也在逐步显现。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种草利器”,内容即货架,催生消费新范式、新链路。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因观看短视频、直播而消费过,其中非计划性消费占比高达57.8%。这种“兴趣激发—场景验证—即时转化”的消费链路,正推动零售业从供给驱动向需求响应的转型。
在全球化方面,中国视听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持续上升。去年,全球下载量前100名的海外视听类应用中,中国视听类应用贡献了超1/4的下载量份额和近30%的营收占比。微短剧正成为推动中国故事走出去的“文化轻舟”,中国微短剧的海外应用已突破300款,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