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与国办联合发布文件,旨在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强化监管措施,确保市场价格秩序的稳定。这一举措被视为对抗行业内卷现象的明确信号。
在此之前,各大电商平台已有所行动。淘宝直播在3月31日宣布,计划在2025年前大幅加大对品质直播的投入,新增资金高达110亿元。抖音则推出了九大商家扶持政策,意在帮助商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京东方面,则继续对多个商品类目实施返佣降扣政策。4月3日,拼多多通过其“商保会”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和流量资源,以加强高质量电商生态建设,扶持商家发展。
今年的电商格局中,商家地位显著提升,与以往抢夺用户的竞争态势形成鲜明对比。平台对商家的重视,一方面是为了即将到来的618年中大促做准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电商行业从低价刺激需求向供给创造需求转变的趋势。
在直播电商领域,这一转变尤为明显。如果说早期的直播电商是依靠流量红利和低价策略吸引用户,那么现在的直播电商已经进入了以供给质量为核心的新阶段。主播们通过精致的表演和与粉丝的互动,建立信任链接,直播间的交易更多地依赖于用户的信任和情感共鸣。
直播电商的迭代过程中,卖货的本质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依赖流量,到后来的依赖情绪,再到现在的返璞归真,重视商品本身的质量和供应链的效率。头部主播的复购率上升和各类翻车事件,倒逼直播供应链升级,主播们开始打造自己的选品体系,直播电商进入了拼供应的阶段。
这一结构性变化要求供给端的质量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反内卷、规范价格竞争的背景下,依靠低价刺激需求的路子已经行不通了。电商平台和商家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而深挖供给成为了关键。萨伊理论指出,供给决定需求,优质的供给能够带动需求,这一点在汽车和电影行业都得到了验证。
淘宝加码品质直播,正是基于这一底层逻辑。阿里巴巴凭借多年积累的供应链和流通基础设施,拥有深厚的供应链积累。淘宝不缺买家和供给,但如何挖掘出好的供给,实现高效的供需匹配,成为了新的挑战。品质直播,就是淘宝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推出的新机制。
电商平台对商家的扶持,本质上是在分散创造流量的能力,提升整体的生产力。抖音和快手凭借内容优势,不缺流量,但需要通过扶持商家,找到更多优质商品,提升货币化率。京东则凭借强大的物流体系,稳定电商业务,同时寻求通过挖掘好的商品,提升交易频次。
淘宝加码品质直播的目标,是实现成交和用户规模两年翻番。这一目标看似艰巨,但实际上,直播电商的放大器效应,使得好商品的流量价值得以放大。只要淘宝能够持续提供好商品,直播生产的流量就将永不枯竭。
对于商家而言,掌握一套成熟的方法论,就能够稳健地找到增量。淘宝的品质直播计划,正是为了帮助商家打磨货盘运营,扶持更多商家主播,让品牌商家通过方法论找到确定性增量。
在整个电商行业,直播融合货架成为大趋势。内容场景和货架场景的深度融合,需要一套新的增长方法论。从供给出发,寻找这套方法论,成为了各家平台的共同选择。在这场寻找增量的竞赛中,谁能赢得下一城,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