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fall录取季落幕,失意者如何看待成功与自我认可?

   时间:2025-04-06 15:11 来源:天脉网作者:苏婉清

随着美国大学录取结果陆续公布,2029届申请季正式步入尾声,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申请者及家长对于录取结果各抒己见,其中既有理性的反思,也有情感的抒发。

一位网名为Shot-Fly-6980的申请者直言不讳地指出,大学录取并非抽奖,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机制。他认为,申请者若未被心仪学校录取,并非个人能力不足,而是不符合大学的特定需求。大学更像是在做生意,追求影响力与未来捐赠,而非单一地寻找学术上的佼佼者。他鼓励未被录取的申请者保持积极态度,做自己,并不要把大学录取视为定义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

针对Shot-Fly-6980的观点,网友纷纷回应。有人表示,虽然从大学角度看,录取过程并非抽奖,但对申请者而言,其不确定性确实与抽奖无异。还有留学中介指出,由于录取标准不透明,申请者只能尽力收集信息,试图理解招生官的考量,但真相往往难以捉摸。更多人强调,追求个人成就而非外界认可才是关键。

另一位申请者Negative_Lime_9655分享了其儿子的遭遇。尽管儿子在学业、课外活动及领导力方面表现出色,但仍未能获得除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外的任何一所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这位父亲深感震惊与忧虑,认为如今的大学录取竞争过于激烈,且过于看重表面声望。对此,网友纷纷给予鼓励,强调技术能力与职业道德同样重要,并建议考虑转学等备选方案。

一位网友PartForeign4426则透露,自己虽被多所顶尖大学录取,包括加州大学系列、卡内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但仍因未能进入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而遭到亚裔父母的失望与责备。这位网友表示,自己所有的努力似乎并未得到认可,家庭氛围因此变得沉重。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同情,并鼓励其父母理解美国大学录取的多元性与不确定性。

在这些讨论中,一个共同的观点逐渐浮现:优秀不应被定义,成功与失败亦非绝对。大学录取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不应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尺。申请者应认可自己的努力与成就,不被外界的权威所束缚,用实际能力说话。

这些讨论不仅反映了申请者与家长对于大学录取的复杂情感,也引发了对于成功、失败与个人价值定义的深入思考。在这个充满竞争与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保持自我认知与自我肯定,成为了每一个申请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