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银基金“女帅”离职,千亿规模神话破灭,未来何去何从?

   时间:2025-04-06 13:25 来源:天脉网作者:唐云泽

近期,兴银基金因高层人事变动而备受瞩目。该公司前任董事长吴若曼因个人原因离职,其职位暂由今年初新任总经理易勇代理。

吴若曼在金融领域拥有近36年的丰富经验,曾在多家知名金融机构担任要职。自2023年5月接任兴银基金董事长以来,她成功引领公司实现了货币基金规模的激增,助力兴银基金迈入“千亿公募”行列。在吴若曼的领导下,兴银基金的资产净值从2023年一季度末的752.18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1252.36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尤为显著。

然而,在货币基金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兴银基金也遭遇了一些挑战。有报道指出,为了达成货币基金规模目标,公司可能采取了购买低等级债券的策略来提高收益率。尽管兴银基金对此进行了否认,但随后发生的基金经理变动和监管处罚,仍给公司的品牌形象带来了一定影响。

具体来看,2024年4月,兴银基金因未严格执行公司制度而受到上海证监局的警示函处罚。同年9月,一篇直指兴银基金及其管理层的网络文章迅速传播,引发了广泛关注。尽管兴银基金发布公告声明相关报道不属实,但随后多名基金经理的离职和货币基金规模的缩水,仍让市场对其产生了诸多猜测。

吴若曼在离职前发表了一封致投资者的信,表达了对兴银基金未来的信心,并提到了公司已形成成熟的战略规划与高效的决策机制。随着她的离职,总经理易勇将代履董事长职责,带领兴银基金继续前行。

除了董事长变动外,兴银基金近一年来还有多名高管职位发生变动,包括副总经理、财务总监、首席信息官和督察长等。这些变动无疑给公司的运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从业务层面来看,兴银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在近年来经历了较大起伏。尽管在2023年末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随后便出现了下滑。截至2024年末,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1062.77亿元,较上一年末缩水了190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的缩水最为明显,一年下降了156亿元。

兴银基金还存在产品结构失衡的问题。截至2024年末,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合计占比高达97.7%,而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则相对较小。这种“重固收、轻权益”的现象在公募基金行业中较为常见,但兴银基金的结构失衡情况尤为严重。

在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兴银基金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旗下多只产品规模长期低于5000万元,处在清盘边缘。尽管部分产品的投资收益跑赢了同类产品,但由于成立时间不长且A股市场持续低迷,导致产品收益率不及投资者预期。

兴银基金还曾“踩雷”海南知名药企普利制药。因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问题,普利制药被监管部门处罚并停牌。而当时兴银基金旗下有4只基金重仓了该股票,导致基金净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兴银基金在2024年四季度以来仍取得了一定的投资收益。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复苏,兴银基金的股票及混合型基金净值也取得了良好的表现。然而,面对动荡的管理团队、起伏的基金规模和失衡的产品结构等问题,兴银基金能否在现任掌门人易勇的带领下更进一步,仍需市场检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