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开悦幼儿园正引领着一场教育数字化的变革。作为浙江省学前教育数字化改革的试点单位,该园巧妙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幼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在这所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兴奋地观察着从户外搜集来的树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被充分激发。这一切,得益于园方对数字化工具的创造性应用。
镜头转向另一边,一个孩子正专注地用相机拍摄园内的植物,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发现新知的喜悦。这些场景,正是开悦幼儿园数字化教育实践的生动写照。
在园方的推动下,教师们积极采用“花伴侣”软件、AI观察记录、AR互动投影等数字化工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拓宽了幼儿的学习边界。通过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教师们能够动态生成教学主题,如二十四节气博物馆,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节气的魅力。
以惊蛰节气为例,AI虚拟同伴与幼儿进行对话,捕捉他们关于节气的疑问。随后,教师们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惊蛰虫虫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寻找昆虫、阅读绘本、上演童话剧等活动中,逐步深化对节气的认知。
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为幼儿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幼儿可以在沉浸式春雷唤醒舱里与虫虫互动,在3D打印室进行虫虫之家的创想建构,这些活动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更加直观和具体。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们还借助应用软件拓展幼儿的探究内容,引导他们进行多元化表达与创新。例如,在发现植物香味后,教师们利用花草探究软件与幼儿一起生成了“香味的DNA探秘”项目活动,让幼儿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新技术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幼儿的学习边界,还丰富了教学形式。教师们利用延时相机记录蜗牛的活动过程,让幼儿通过观察视频回放,发现蜗牛排泄物颜色与食物的关系,并生成了“蜗牛的彩色便便”探究项目。同时,AI语言大模型的应用,也让语言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幼儿可以与智能体角色进行对话,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和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化教育的推动下,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角色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们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成为了幼儿的智慧玩伴。他们放下“正确性”的执念,与幼儿一起经历自主探究过程,共同探索机器人的多种玩法。
在这种新型的师幼关系中,教师们向幼儿学习,借鉴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创设出更丰富适宜的活动。幼儿们也在这种互动中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在机器人游戏中展示新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