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画中节气与传统文化的深情交融

   时间:2025-04-06 06:07 来源:天脉网作者:赵云飞

清明时节,春意盎然,这个融合自然节气与传统节日的特殊日子,再次降临人间。自古以来,清明不仅是农事活动的起始,更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时刻。

据古籍《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清明为春分后十五日,此时北斗星斗柄指向东南,东南风即“清明风”拂面而来,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一时节,天空清澈,大地回暖,桐树绽放淡紫色花朵,彩虹偶尔显现,构成一幅幅如诗如画的春日景象。

艺术家们纷纷以清明为主题,创作出众多佳作。画家李英武的油画《清明》,描绘了一幅雨后天晴、山川秀丽的清新画卷,繁花似锦,远山苍茫,令人心旷神怡。而陈玲洁的同名油画,则聚焦于田间劳作的农民,他们辛勤耕耘,为新一年的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清明节的由来,融合了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上巳节原为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人们会在水边举行祓禊仪式,祈求健康平安。魏晋后,上巳节固定于三月初三,踏青、宴饮等活动逐渐兴起。而寒食节,则源于对晋国忠臣介子推的纪念,禁火冷食,以示哀悼。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个节日逐渐与清明合并,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清明文化。

在清明时节,人们不仅会扫墓祭祖,还会进行插柳、蹴鞠、荡秋千等传统活动,寄托对先人的思念与敬仰。画家戴树良的中国画《清明》,以杜牧的诗句为灵感,展现了清明时节杨柳依依、祭祖归来的感人场景。而卢沉的同名作品,则通过丰富的构图与深沉的情感,描绘出清明时节城市中的不同情境,引人深思。

清明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时节。宋人吴惟信、柳永的诗词中,便描绘了古人倾城而出的踏青盛况。画家唐德福的中国画《季春》,生动展现了孩子与母亲的亲情交流,洋溢着春天的温暖与欢乐。而余统善的农民画《清明》,则以蓝色为基调,描绘了新农村清明踏青的热闹场景,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清明,这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