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内卷”现象中,家庭教育成为了众多家庭面临的重大挑战,亲子关系的紧张状态愈发引人深思。近日,平和教育集团总经理及平和学校总校长万玮先生,在一场教育论坛上分享了他对家庭教育核心问题的独到见解。
万玮校长以一个生动的案例为引子,讲述了他的一位朋友老鲁面临的教育困境。老鲁的儿子小鲁正值青春期,性格叛逆,与母亲频繁发生冲突,家庭氛围降至冰点。老鲁在求助万校长时,满心期待能获取一些即用的教育技巧,然而万玮却指出,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往往不在于方法,而在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万玮进一步解释,许多家长虽然学习了大量教育方法和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忽视了关系这一根本要素。他引用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李希贵的话:“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强调孩子上学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交友,学习往往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发生。
针对老鲁的家庭情况,万玮分析了典型的“缺位父亲,越位母亲”现象,指出这种家庭角色错位是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老鲁因事业繁忙长期在外,妻子承担起家庭重担,对小鲁的教育期望过高,导致母子矛盾激化。万玮建议老鲁反思并改善家庭三角关系,特别是要站在儿子的角度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万玮还提到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即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人的一生,而不幸的童年则需要一生来治愈。他鼓励老鲁审视儿子成长中的关系环境,思考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安全感和快乐的童年体验。
在讨论中,万玮引入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指出人在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关系的建立至关重要。他建议老鲁通过阅读哲学书籍,提升与儿子的对话质量,共同探索生命的意义。
针对如何改善家庭关系,万玮推荐《被低估的自我》一书,阐述了排序思维和连接思维的概念,并指出老鲁家庭应减少排序思维,增强连接思维,以更和谐、同情的态度对待彼此。他特别强调了构建良好关系的三个关键词:稳定、透明、正向,鼓励老鲁夫妇学会赞美和欣赏儿子。
最终,万玮以幽默的方式结束了对话,半开玩笑地建议老鲁夫妇可以考虑再生一个孩子作为关系的“调和剂”。令人欣慰的是,一段时间后,老鲁分享了一张全家福照片,照片中一家四口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似乎预示着他们家庭关系的积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