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殿试卷曝光,书法精妙如印刷,大师风范一览无遗!

   时间:2025-04-04 10:21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在晚清众多进士之中,康有为以其卓越的书法造诣与深厚的书史研究,堪称翘楚。这位广州南海县丹灶苏村出生的才子,字广厦,号长素,世人尊称为“康南海”,其书法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

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的康有为,自幼便沉浸在四书五经的传统教育之中,对百家经典广有涉猎,同时对书法也情有独钟。在祖父的指导下,他从“馆阁体”入门,打下坚实基础后,又受清末“碑学”之风的影响,开始临摹北碑,书法之路逐渐拓宽。

康有为的书学思想颇为独特,时而激进,时而矛盾。他极力否定帖学,提出“卑唐”论,成为继阮元、包世臣之后的第三代“碑学”大家。然而,他却又曾表示:“光学魏碑尚不足,学书仍应尊阁帖。”这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实则反映了他在书法探索中的不断思考与尝试。

在书法创作中,康有为追求笔画与结字中的金石气,运用篆籀笔法,每一笔都力求变化,既有顿挫、迟涩,又有轻重、疾徐之分。这种独特的风格,或许不为所有人所喜爱,但无疑内涵丰富,独具魅力。有人赞誉其字,也有人批评其字如“烂草绳”,但这也正是他书法风格的独特之处。

尽管康有为的书法风格备受争议,但他在书法实践中的碑帖融合却是不争的事实。从他自述的书法风格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碑学与帖学之间游刃有余。而关于他“根本不会写字”“写不好楷书”的批评,则显然有失偏颇。从他当年的殿试卷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扎实的帖学功底与独特的个性融入。

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成功中得进士,其殿试卷如今珍藏于首都博物馆。从这幅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以颜真卿楷书为基础,同时汲取了欧阳询的笔意,整体风格刚健挺拔,既非纯正的“颜体”浑厚,也非“欧楷”的险绝。他突破了“馆阁体”的束缚,笔画欹侧有致,结构俯仰生姿,展现出极高的书法造诣。

康有为的结字取横势,既有颜真卿、苏轼的笔意,又略用“欧楷”之险奇。整体章法严谨整齐,墨色枯润得宜,每个字都精准无比,宛如打印一般。这种严谨工致的书法风格,无疑为后世学习小楷提供了宝贵的范本。

对于康有为的书法,您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