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的边陲之地,一场教育的变革正悄然绽放,犹如春日里绚烂的木棉花,照亮了边疆学子的求知之路。
“只要腰不弯,就没有扛不动的山。”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是黄平化——一位在教育战线默默耕耘36载的老教师,对边疆教育最深沉的告白。自1989年起,他便将青春与热血洒在了这片热土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
黄平化的故事,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简陋的校舍到如今拥有四所分校的教育集团,从几十名师生到如今近七千人的大家庭,每一步都凝聚着黄平化及其团队的心血与智慧。
在今年的“三月三”歌圩节期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第三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次特别的体验——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他们与千里之外的重庆学生进行了“云端”山歌对唱。这一幕,不仅展现了边疆教育的数字化成果,更见证了黄平化及其团队在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方面的努力。
黄平化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悉心照料上,更在于他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关注与推动。他深知,只有教师强,学校才能强,教育才能兴。因此,他积极搭建平台,通过“传帮带”和“云教研”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他的引领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边疆教育的中坚力量。其中,陈留便是杰出的代表。她不仅继承了黄平化的教育情怀,更在数字化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她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构建了区域青年教师训练营和县域研修共同体,打破了校际壁垒,推动了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而闭晓丹,作为黄平化的徒孙,则更注重用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她深挖边境地区的文化瑰宝,构建“石榴课程”,将民族团结教育深深植根于日常教学中。她的班级管理案例被教育部评为班主任工作创新案例,为边疆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教师节,黄平化携其团队亮相广西教育厅主办的报告会,他们的教育故事激励着更多边疆教育工作者。从左至右,依次为陈留、黄平化、闭晓丹,三代人的笑容中洋溢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如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已成为边疆教育的璀璨明珠,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前来参观学习。黄平化及其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边境教育守护者的崇高情怀,他们是边疆的烛光,照亮了学子的前行之路,更是边境民族地区教师前行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