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美国本科申请季已圆满结束,今年的录取结果呈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特点。
根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今年美国常青藤联盟及排名前十的大学所发放的录取通知数量较往年增长了约30%。老查留学在这一申请季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共收获了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2封)、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4封)、宾夕法尼亚大学(4封)、康奈尔大学(2封)以及达特茅斯学院的共计17份藤校及TOP10的录取通知。
然而,在这些耀眼的数字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寻常的现象。部分高分学生成功斩获了包括哈佛、普林斯顿、宾大在内的多所顶尖名校的录取,而有些学生尽管拥有同样出色的成绩,却被TOP30的大学全部拒绝。更有甚者,一些就读于美国知名高中的学生,即便SAT成绩超过1550分、托福成绩超过110分,也仅收到了保底学校的录取通知。
今年的录取情况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藤校及TOP10的录取表现毫不逊色于往年,但范德堡大学、莱斯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众多TOP20/30的学校却遭遇了录取率的显著下滑。
面对这些复杂多变的录取现象,老查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他的见解。他认为,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所谓的“高分低录”并不存在,申请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家庭对美国大学录取原则的理解存在偏差。
老查老师指出,在申请过程中,许多家庭过于重视标准化考试成绩,而忽视了校内成绩单(GPA)的重要性。美国大学在评估学术表现时,首要考虑的是学生的GPA以及所选课程的难度和区分度。以老查留学的一位被斯坦福大学录取的学生为例,该学生就读于IB体系,选择了四门高难度课程,展现了极强的学术挑战精神。
老查老师还强调了专业选择的重要性。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真实的热情,要么盲目听从父母建议,要么仅凭成绩高低做出决定。他提醒学生,要在申请材料中充分展现对所选专业的真实兴趣和热情。以天体物理学为例,学生不仅要通过校内选课和考试来体现兴趣,还应通过日常探索来加深理解,如观看相关电影、阅读书籍、研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
在谈到活动时,老查老师指出,许多家长误认为活动可以弥补GPA的不足,但实际上,如果成绩不够出色,活动的作用非常有限。他建议学生在GPA优秀的基础上,结合整体规划来做活动,并确保活动具有细节和深度。他分享了两个成功案例,一个是结合学生成长经历选择康奈尔大学城市研究专业的学生,另一个是通过设计机器人用于地震救灾来展现系统工程兴趣的学生。
最后,老查老师对即将步入新高一的学生提出了建议。他强调,学生应紧抓学术,从9年级开始注意选课与专业的相关性,并做好学术规划。同时,要积极进行专业探索,展现学术好奇心,并参与多样化的活动。对于海外高中学生,他建议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基于社区问题出发做活动。
老查老师总结道,无论申请季的竞争多么激烈,美国大学的选人标准从未改变。学生应避免申请错位,客观认识自己,让申请回归适合的位置,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