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业务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据香港媒体报道,长和原计划于4月2日前签订出售巴拿马等43个港口业务的最终协议,但该交易目前面临变数。
长和集团早前与由贝莱德牵头的“BlackRock-TiL”财团达成了原则性协议,计划出售中港以外的多个港口业务,总价值高达190亿美元。然而,近日有接近长和的消息人士透露,下周长和不会正式签署有关巴拿马港口的协议。这一消息打破了此前关于4月2日为最终签署日期的预期。
巴拿马运河(资料图)
针对这一交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表示,已注意到此交易并将依法进行审查,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据悉,即便该交易未达到申报标准,但只要可能排除或限制竞争,监管机构就有权介入审查。这一表态成为了交易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转折点。
长和集团于3月4日深夜发布新闻稿,宣布与贝莱德牵头的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出售巴拿马港口公司90%的股权以及长江和记在相关公司持有的有效控制权益。然而,面对反垄断审查的压力,长和集团不仅未停止出售流程,还取消了业绩发布会,拒绝对交易细节作出解释。这一举动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和担忧。
实际上,长和集团此次出售港口业务并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其资本版图“去中国化”战略的延续。近年来,长和系资产已大量向欧美转移,中国大陆及香港业务占比不断下降。从2013年至2025年,长和集团累计抛售内地资产超过4000亿港元,转而收购英国天然气网络、电信市场及加拿大能源资产。
在此期间,中国内地及香港媒体对长和集团的决策提出了诸多建议和批评。香港大公报等媒体多次发表文章抨击长和集团出售港口的决策,强调商人应明白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休戚与共,不应向美国霸权屈服。
李嘉诚(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长和集团此次港口交易正在接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依法审查,因此无法按原定计划于4月2日完成。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公众对长和集团过往行为的回顾和讨论,其中包括李嘉诚捐建汕头大学等事件。虽然这些慈善投入常被解读为纯粹公益行为,但从商业战略视角审视,其背后或许蕴含着更为复杂的收益逻辑。
李嘉诚(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