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SU7高速车祸导致三人不幸遇难的事件持续发酵,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事件发生后三天,小米公司、遇难者家属以及小米创始人雷军相继对此事作出回应。
小米公司表示,由于尚未取得涉事车辆,因此暂时无法给出任何结论。而遇难者母亲则透露,小米的调查组至今尚未与她取得联系。雷军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小米方面尚未接触到事故车辆,因此很多问题尚无法回答,但他强调:“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
这起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七年前的科幻电影《升级》。该片由雷·沃纳尔执导,豆瓣评分高达8.2分,口碑极佳。影片设定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时代,讲述了格雷和艾莎这对情侣在体验了科学家艾伦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STEM后,遭遇的一系列变故。
在电影中,格雷和艾莎乘坐的汽车在开往回家的路上,误入了暴徒聚集的贫民窟,两人遭遇袭击,艾莎不幸身亡,格雷则身受重伤并瘫痪。为了复仇,格雷找到艾伦,植入了STEM芯片,不仅重新站了起来,而且智力、体力和反应能力都大幅提升,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
电影中的智能汽车,不仅拥有科幻的外观,还具备智能交互和自动驾驶功能,这些在当今的智能车辆中已基本实现。格雷和艾莎在乘坐艾伦的汽车时,自己的智能汽车紧随其后,全程智能驾驶,两人无需在驾驶舱操作汽车,甚至在车内开始了亲密举动。
然而,当他们的车辆偏离原定路线,速度越来越快时,两人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他们试图与车辆的智能系统互动,要求车辆回到原定路线或停车,但均未成功。最终,车辆失控翻车,两人虽然幸免于难,却遭遇了歹徒的袭击,酿成了悲剧。
电影中的悲剧与现实中小米SU7的悲剧,都源于智能驾驶。如果高速上的三名女生没有依赖智能驾驶,而是自己握紧方向盘,看到施工路牌时及时减速,或许就能避免这场惨剧。同样,如果电影中的情侣乘坐的是传统汽车,而不是智能驾驶汽车,他们或许就不会开进危机重重的贫民窟,艾莎也就不会命丧枪下。
小米公司在回应中明确指出,小米SU7标准版的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两个子功能,但这些功能在面对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时并不响应。这意味着智能驾驶并不能完全代替驾驶,只能作为辅助驾驶。然而,雷军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小米智能驾驶的先进性,甚至称小米汽车现在使用的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
社会各界对这次事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如果是传统燃油车,责任自然在驾驶员;但这次是智能驾驶的新能源车,消费者购买时包含了智驾服务,因此车辆本身的技术成熟度以及车企和媒体的宣传都应当承担责任。电影《升级》中的情节也反映了这一点:在自动驾驶普及的时代,当车辆系统失控时,难道要责怪乘客没有自己开车吗?
这起事件为其他拥有智能驾驶车辆的车主敲响了警钟:无论智能驾驶技术多么先进,人都不能完全依赖智驾,而是要掌握车辆的控制权。方向盘,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